聽見臺灣的聲音 | 美感教育

聽見臺灣的聲音

課程資訊
  • 學校:桃園市桃園區會稽國民小學
  • 教師:楊玉枝
  • 課堂:國、數、生活、校本課程—會稽生活家、閱讀
Read More

課程簡介

進行安妮新聞前,先讓孩子熟悉國語日報週刊及國語日報,孩子要能了解報紙的閱讀方式,版面、標題……等,在孩子熟悉這兩份讀物後,再進行安妮新聞課程。

專刊第8、9頁蒐集了21個臺灣的聲音,讓孩子自由掃碼聆聽,選擇其中四種聲音做記錄,搭配任務單,寫下聽到聲音的內容,推測聲音的內容為何,並從聆聽的過程,了解自己對聲音的感受及喜惡,透過聆聽專刊除了探索臺灣的聲音,也探討自己對聲音的感受,並由此回歸自我本身,聽聽生活週遭的聲音,想想自己最常聽到的聲音,及對自己的影響。

從接觸安妮新聞後,讓孩子比較這三份報紙的差異及自已對其喜愛的程度。

課程目標

  1. 了解台灣各地的聲音
  2. 從聲音的內容,感受聲音對人情緒的影響
  3. 能夠思考自己喜歡的聲音及其原因
  4. 透過親子共讀,也讓父母接觸安妮新聞。
  5. 聆聽生活週遭的聲音,了解聲音對自己的影響。

教師課後省思

一年級下學期雖已開始進行讀報,但入手的報刊為國語日報週刊,版面彩色,字體較大,內容專為低年級設計。安妮新聞形式篇幅為正常報紙形式,有些低年級的孩子對於國語日報的閱讀方式仍是需要學習熟悉的,安妮新聞通篇沒有注音,對於國小二年級孩童而言有其挑戰性。因此,在閱讀安妮新聞前,已先進行相關讀報活動,讓孩子熟悉報紙的閱讀模式。

進入課堂活動前,先向孩子介紹安妮新聞的立意宗旨,孩子們都覺得很期待,尤其是能夠掃碼聽聲音的部分,孩子覺得很新奇。

聆聽特刊的主題內容與一年級下學期的國語與生活主題相關,最容易讓孩子接受。第八、九版的掃碼聽聲音的方式,很吸引孩子,最適合做為入門活動。每個家長普遍都有手機,學生向家長借用手機完成任務應該不難執行,但第一次接觸安妮新聞若直接帶回執行,恐怕會產生很多問題。因此利用校本課程時間,借用平板,讓學生先於學校操作,一方面容易引起動機,另一方面也能藉此觀察學生的學習及提供相關支援。

使用平板聽聲音時,過程容易有未連線、沒有聲音、電力不足……等平板常見的問題,雖班上孩子於其他課堂也有使用平板的經驗,但仍舊有狀況出現,需要立即排除。

台灣的聲音共收錄二十一種,讓孩子挑選四種聲音作記錄,課堂上無法完成的,剩餘是回家作業。家中能支援的孩子,不但能充分完成,也將這份報紙傳遞給家人;家中較難配合的家庭,孩子很有可能回家後無法再重複聽,只能完成任務單上最後的任務—家中的聲音,安親班對於此項作業,也是較難協助,最適合的方式是在學校使用平板,但就會花費較多的時間。

除了第八、九版,第二版的〈溝通的魔法 「好好說話」是需要練習的〉,內容很適合學習溝通的二年級,同學相處時,常有摩擦,如何妥善表達自己的情緒及想法,一直都需要提醒孩子,正巧報紙刊登相關內容及練習步驟,原本想利用期末,將重點擅打成注音版進行教學,但期末時間不夠充裕,只能讓孩子自由閱讀。

楊玉枝
桃園市桃園區會稽國民小學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