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課程活動設計以三個階段:「新學期個人期望卡」、「生活中的紋理構成收集與分析」、「素描本封面設計」,從學生書寫對自己新學期的期望,練習版面編排,然後師生共同討論,具有美感的版面構成需要哪些元素?再延伸至學生各自收集生活當中隨處可見的紋理照片,回到教室中拆解、分析其構成方式,發展個人的獨特紋理。最後以禪繞畫的方式結合不同紋理,完成個人素描本的封面設計。

美感預期成果

學生能根據物件的元素進行分析,依照教師給予的不同構成條件,將物件在畫面中擺放於最合宜的位置。希望學生能從不斷摸索、嘗試的經驗中,逐漸建立對美感的意識。我期待透過這個課程,可以讓學生理解構成的無所不在,並更加關切生活中各個面向的構成之美。

教師課後省思

課程之初,使用美感電子書讓學生閱讀及討論何為構成,學生在閱讀文字後不甚了解抽象的概念,因此教師配合蒐集而來的圖例輔助說明,讓學生有更深入的了解。接著帶入紋理的討論,透過大量的圖片資料:紙的纖維走向、布紋、動物毛皮、木頭的紋路等,引導學生以微觀的角度觀察、欣賞紋理純粹的美感。,也藉由描繪的過程培養學生化繁為簡的能力,建構紋理構成的方式。

令我意外的是,不論學生的繪圖能力如何,皆極為專注地描繪。只是因為繪圖速度不同,考量到課程的進度,教師須以限制時間的方式,頻頻提醒學生把描繪的重點放在觀察紋理的構成方式,而不需過於刻畫細節。

在上傳紋理照片的環節,是考驗學生資訊能力的時候。雖然在資訊課學習過,但大多數學生卻不常使用Google Classroom,忘記密碼無法登入、忘記課程代碼、找不到作業上傳頁面的大有人在,教師連續兩堂課都必須再三提醒,並延長作業繳交期限。如果有機會,考慮於之後的課程多多使用資訊設備,除了收/發作業更為便利之外,學生登入後即可看到其他同學上傳的紋理照片,可參考的資源更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