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課程活動設計以三個階段:「新學期個人期望卡」、「生活中的紋理構成收集與分析」、「素描本封面設計」,從學生書寫對自己新學期的期望,練習版面編排,然後師生共同討論,具有美感的版面構成需要哪些元素?再延伸至學生各自收集生活當中隨處可見的紋理照片,回到教室中拆解、分析其構成方式,發展個人的獨特紋理。最後以禪繞畫的方式結合不同紋理,完成個人素描本的封面設計。
美感預期成果
學生能根據物件的元素進行分析,依照教師給予的不同構成條件,將物件在畫面中擺放於最合宜的位置。希望學生能從不斷摸索、嘗試的經驗中,逐漸建立對美感的意識。我期待透過這個課程,可以讓學生理解構成的無所不在,並更加關切生活中各個面向的構成之美。
教師課後省思
課程之初,使用美感電子書讓學生閱讀及討論何為構成,學生在閱讀文字後不甚了解抽象的概念,因此教師配合蒐集而來的圖例輔助說明,讓學生有更深入的了解。接著帶入紋理的討論,透過大量的圖片資料:紙的纖維走向、布紋、動物毛皮、木頭的紋路等,引導學生以微觀的角度觀察、欣賞紋理純粹的美感。,也藉由描繪的過程培養學生化繁為簡的能力,建構紋理構成的方式。
令我意外的是,不論學生的繪圖能力如何,皆極為專注地描繪。只是因為繪圖速度不同,考量到課程的進度,教師須以限制時間的方式,頻頻提醒學生把描繪的重點放在觀察紋理的構成方式,而不需過於刻畫細節。
在上傳紋理照片的環節,是考驗學生資訊能力的時候。雖然在資訊課學習過,但大多數學生卻不常使用Google Classroom,忘記密碼無法登入、忘記課程代碼、找不到作業上傳頁面的大有人在,教師連續兩堂課都必須再三提醒,並延長作業繳交期限。如果有機會,考慮於之後的課程多多使用資訊設備,除了收/發作業更為便利之外,學生登入後即可看到其他同學上傳的紋理照片,可參考的資源更豐富。
- 01新學期個人期望卡
學生於筆記本上先寫下自己的姓名、一則暑假記事、三個對於自己新學期的期望(人際/課業/體能等方面)。接著選取三種顏色的色紙,裁剪岀五個大小不等的色塊,將筆記本中的內容分別寫在色塊上,再用綠色黏土黏貼在A5尺寸的底紙上,完成「新學期個人期望卡」草稿。
- 02構成抽抽樂-欄位規劃及配置
藉「新學期個人期望卡」草稿引導學生重新觀看自己練習的成果,並分析構成的邏輯性,認識對稱構成、不對稱但平衡的構成、具有主從關係的構成、以格線分割的構成、許多零件組合的構成。並且透過「抽抽樂」的方式,鼓勵學生依據抽到的不同構成主題,再次調整或重置,動手調整成具有美感的構成形式。 其次,教師以收集到的佈告欄設計案例,帶領學生討論其中所具備/缺乏的構成美感,讓學生能從案例中思考公佈欄的設計需求:(一)訊息的分類(二)有效地傳遞資訊(三)舒適合宜的版面,並引導學生從討論中學習歸納與整理的方法。
- 03生活中的紋理構成與分析
以美感電子書介紹「構成」的概念,透過當中的例子:建築設計、飾品廣告攝影、風景攝影等層面,引導學生重新觀察、了解構成的無所不在,再進一步聚焦於「生活中的紋理」之中的構成觀察。以教師拍攝的學校各處紋理照片,使同學增進學習動機,並帶入生活周遭的紋理,例如自然界的動物毛皮、葉脈、人造的鐵花窗、花磚的排列組合等,使學生更了解課程重點。
- 04紋理構成發展
學生依據各自收集而來的住家/學校周遭的紋理照片,於課堂上繪製兩種生活當中的紋理,並依照步驟將其解構,並重新創造自己的獨特紋理。
- 05我形我塑~素描本封面設計
學生運用構成的概念,結合「禪繞畫」的元素創作素描本的封面設計。教師限制設 計條件:以幾何形/有機形/自訂主題的方式擇一分割畫面,並至少需採用五種紋理圖 樣繪製。
- 06我形我塑~素描本封面設計
教師針對學生上周的初步成果提供建議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學生繼續完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