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透過實境觀察輔以不落俗套的新生「鐵窗印象」來帶領學生來利用抽象概念轉化設計草屯在地的文化特色的圖形,它是經過客製化、有地域性的,提升「生活美學」、改善「生活美學」。並練習學生上台發表與分享。

  鐵窗是台灣舊時代底下的文化產物,家家戶戶的窗花曾為門面表徵;可惜時光荏苒,此般景觀創意漸趨斑駁。王耀樟、都新羽、賴滿軍,三位八年級生成功賦予鐵窗新生命,2015年甫獲德國紅點設計大獎。因為他們相信,只要文化底蘊夠豐沛,就值得端上國際,讓世界看見。

  課程透過「探索真實經驗」與帶著「理解的體悟感」,開啟並擁有一種「意識感去察覺周邊」,進而創造屬於「在地具有美感」的「生活美學」。實際動手操作並透過上台分享與發表。

  鐵窗花是20年代台灣特有的紋飾風格,安排透過參訪台南五條港區-單是五條港區就有八十種左右不同的鐵窗花,但由於都市建物更新,許多鐵窗花正一點一滴的消逝。藉由鐵窗花文化的再現來認識鐵窗之美,進而達到教育、保存、認識鐵窗文化之美。

美感預期成果

希望學生透過校園及上學路線中運用眼睛觀察、並發現鐵窗之文化。引導學生以台灣的鐵窗文化為例,我們都已經把它視為常態,家裡不加裝鐵窗反而令人不安。但加裝鐵窗是否就可以降低竊盜的風險?從裝鐵窗的人家角度來看,確實如此,因為鐵窗讓小偷要進入屋內行竊時,增加許多時間成本。但是整體的社會風險有降低嗎?可能小偷覺得偷鐵窗家庭很麻煩,所以去偷了隔壁沒裝鐵窗的人家,但就整個社會來看,失竊率並沒有減少,只是被竊對象換了人而已。

這種情況,對外國人而言,當然是一種很奇怪的感覺,畢竟對他們自己國家都不裝鐵窗的角度而言,來看我們台灣的鐵窗文化,當然無疑是一種疑問,如何透過觀察了那麼多種鐵窗花,是否發現它們的符號意義,及圖樣所想傳達的訊息呢?從探索、體驗、嘗試、運用、整合的歷程;來設計抽象概念轉化設計草屯在地的文化特色的圖形,它是經過客製化、有地域性的,提升「生活美學」。,改善「生活美學」。我們覺得在台灣其實有很多是我們真的沒注意到但卻應該要好好保存的,我們發揮我們所學將我們認為應該要保存的東西保存起來,也希望能讓更多人看到。

教師課後省思

先從「課程設計與教學」做起。「討論的過程中,教師了解,成功的教學,不只是精熟學科知識,還有在呈現教材、運用溝通技巧、有效教學方面,也都有具體做法及檢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