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本課程希望透過空間的實體操作去感知比例微調中所帶來感官的回應。
第一節先探討植物與容器關係,比較自然美與人工美差異,嘗試用容器襯托植物的美感。透過反覆比對,探討植物與花盆色彩的搭配。然而當植物種類與數量增多時,多變的造型與色彩紛呈,容易產生雜亂缺乏整體感。
第二節由學生窗戶測量開始探討,在相同面積下比較窗戶不同長寬比例的差異造成的視覺感受。透過水平分割觀察,發現賓主層次的比例關係。
第三節KIT構成練習-我的書桌平面構成。
第四節以紙模的模矩進行排列組合,透過不同數量的堆疊,產生空間上比例上的變化,讓比例設計的美感運用在生活的器物上。
第五節組合的植栽與盆器比例,考量植栽與盆器大小比例關係與位置高低的整體美感。最後利用教室、校園的角落讓學生自由操作,透過集體討論建構一個美的角落。
向度分析
- 美感認知
- 工具思考
- 公共關係
1.長寬比例改變能產生美感變化
2.比例變化搭配中掌握均衡的美感
美感預期成果
- 能在生活中處處覺察各種物體的比例關係之美
- 能欣賞現代建築構成與比例的造型美感
- 能分配主體、客體、輔助體合宜比例
- 能從紙盒模矩層次堆疊觀察中,發現空間的幾何秩序
- 能從空間堆疊的比例美感經驗中,轉化成一個建築體或城市的想像
教師課後省思
透明壓克力裁切與黏合十分耗時,雖然老師事先控制並裁切好3種尺寸,但長度由學生以美工刀自由調整裁切仍然非常吃力,且裁切凹折的失敗率高,建議嘗試使用其他材質代替。
課程規劃
-
0{{(ke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