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1. 透過漳和校園綠色生活地圖上的綠活 20 景,讓學生觀察發現景點具備哪些構成的要素。
2. 實際踏查校園植物,運用隨意撿拾的落葉、樹枝、花瓣、石頭等,排成自己認為美的型
態,藉此 練習簡單的構成組合。
3. 介紹美的 10 種形式原理,欣賞構成大師作品,藉由經典範例介紹,讓學生理解甚麼是隨
意拼湊,何者是合宜的安排設計。
4. 以自己收集的樹葉為樹葉為創意發想來源,進行創意的構成編排,需思考作品想要傳達何
種生命或美感意涵,例如環保、生命、成長 等,轉化成為可實際運用在生活中的構
成設計。
5. 最後運用絹印或熱轉印,將作品印在袋子上,成為一個實用又具構成美感的袋子。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
  1. 觀察漳和校園綠色生活地圖上的綠活20景具備哪些構成的要素
  2. 觀察校園植物,運用隨意撿拾的落葉、樹枝、花瓣、石頭等,排成自己認為美的型態 。
  3. 觀察生活中的手提袋具備哪些美的10種形式原理, 哪些在設計上是合宜的構成編排 。
  • 美感技術
  1. 瞭解使用鉛筆和色鉛筆拓印葉子 ,運用構成方法作編排 ,製作出具有獨特美感的作品。
  2. 能運用構成的各項要素進行安排設計,將有生命的植物做轉化,成為有故事可帶著走的作品。
  3. 瞭解熱轉印的過程和技巧,製作出手提袋作品 。
  • 美感概念
  1. 認識構成的要素與構成大師作品藝術之美。
  2. 瞭解美的10種形式原理。
  • 其他美感目標
  1. 環境教育觀察校園環境具備哪些構成的要素 。
  2. 科技資訊 :運用掃描器 、 筆記型電腦加上繪圖影像處理軟體以噴墨印表機列印熱轉印圖稿, 藉此瞭解運用科技完成熱轉印作品 。

 

教師課後省思

本課程是以環境教育出發,希望學生能結合樹葉和文字的意象創作作品, 至少需結合 2 種構成方法或美的形式, 但許多學生似乎不瞭解與體會這是構成設計上的一個重點要素,而選擇強調放大自己想表現的圖像,而葉子不是畫得很小,就是與整個畫面看起來很不協調 。 學生如此做的意圖是因為老師說要熱轉印的手提袋,必須自己會拿來使用再製作成品,否則只需繳交設計完成圖稿即可,以免造成浪費。後來因疫情關係影響到部分班級進度,以致於無法在後面班級做適時調整。原先課程設計以簡化平面方式構思者,運用卡典西德或博士模,完成絹印版型。因此種方式需花更多時間,所以選擇用手繪的方式,較能按照原先進度完成。實際上 製作出熱轉印 手提袋 成品同學仍佔大多數, 也相當喜歡自己做的作品,所以本課程可以提升學生美感素養,並且將成果展現在日常生活中,將作品隨時「袋」出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