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課程設計以美感構面的「色彩」為教學核心主軸,從學校環境的固有色彩進行思考,如何透過色彩的重新排列組合,找回適當的色彩美感。
七年級的學生剛剛從小學升上國中,對於學校環境既陌生又新奇。本課程以校園為出發點,透過校園探索活動引導從周遭環境景物探索色彩的組成,並結合將動物、昆蟲隱身在校園中的遊戲活動讓學生探索色彩的變化。
學校校園環境為學生學習時最直接接觸的環境,讓學生在習以為常的生活環境中發現色彩的多樣性,並利用色票比對加強學生的色階概念。課程統整結合7年級生物課程觀察校園的昆蟲動物,以「大家來校園找碴」,讓學生利用相似色彩的搭配把昆蟲動物隱藏在校園的各個角落,使學生能發現生活中的色彩,並透過自己的設計想像,讓這些動物的造型、色彩可以融合在學校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透過對色彩的重新發現、探索、重組的過程,結合讓學生認識昆蟲的生命教育,體驗美感的色彩搭配可以活生生的存在於生活環境中。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學會對生活周遭環境的各種細節仔細觀察的技巧。
  2. 學生能認真思考色彩存在於生活環境中的功能。
  3. 練習環境色彩的搭配,並學習色彩搭配技巧。
  4. 發現透過色彩的改善而可能改變的視覺印象。

教師課後省思

  1. 學生常常混淆「觀察」和「想像」,對動物造形的描繪多出自於「想像」,這部分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釐清。
  2. 七年級上學期的學生對於生物樣態並不熟悉,生物課程要到下學期才會介紹昆蟲等生物特徵,因次對於描繪的動物造形需要多予引導解說。
  3. 學生對於動物細部特徵的描寫技巧不好,需要在特徵強化的部分多予引導。
  4. 學生水彩填色技巧不佳,容易讓輪廓線變形。水彩筆大小必須注意挑選,水彩調色技巧也必須在課堂上一再提醒。
  5. 透過發表分享可以讓學生再一次統整自己的發現與省思,但多數學生在口語表達部分比較弱,無法清楚描述自己的觀察發現。老師可以先做重點提示,並讓學生準備講稿,練習發表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