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敬 青春 : 學生於上學期發現日常生活中腳下的各種地面材質,觀察表面紋理,認識其名稱。透過使用超輕土拓印表面肌理,發現表面材質的變化與異同。從忽視轉為關心注意。並製作成個人專屬的鑰匙圈。並認知質感構面為觸覺視覺與經驗連動的統合概念。

本學期將延續上學期課程,進行從生活周邊物件發現質感、體驗觸覺,觀察與應用。課堂中引導學生討論:何謂合宜的材質?觀察杯子的材質。在生活上如何更適切的被選擇。

從一張照片說起:一個10元的用塑膠袋裝銅鑼燒,經過簡單烘烤,放置在皇家哥本哈根Royal Copenhagen的瓷盤中,配置喬治傑生Georg Jensen 的湯匙,兩張照片對照、比較。讓學生對生活中的小事物,小題大作,發現生活中的美好。觀察自己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杯子,並細察自己平日使用的杯具選擇習慣。引導學生在日常中在學校及家庭中,喝水、喝飲料時適切材質的杯子,回溯杯具設計師設計產品時的設計路徑,使用者除了便利性之外,是否有更多可能性。教師準備多種杯子實物:功夫茶瓷杯、骨瓷杯、玻璃杯、馬克杯、紙杯、高腳杯等,讓學生實際觸摸,學生選擇自己偏好的材質,並討論分析材質與個人性格的連結關係,與材質與飲料的連結性、外觀質地視覺感受等問題。

綜合活動 : 在課堂中進行點心時刻(上午)或午茶時間(下午),讓學生實際分組操作:在生活中細細品味,慢慢飲茶,放大自己的動作、觸覺、嗅覺、視覺、味覺,進而思考改造、提升的方法。

美感預期成果

透過圖片,影片,實物介紹,開展學生視覺與觸覺經驗。並透由實物直接觸摸,給學生時間進行實際觀察行為。藉由生活周遭物件的觀察,引導學生對生活物件產生對話,抒發個人個性與物質的關聯性。在課程中親身實際參與活動,進行飲品擺設,品飲,讓學生對環境投入關注力,本學期將以質感的視覺與觸覺為重點。透過本課程,建立學生對美感教育之質感構面認知,使學生認知記憶質感、材料與技術的演進、符合需求的質感。

 

教師課後省思

一、學生在尋找飲料實例時,常因方便購買含糖罐裝飲料。又因只有單堂課操作,時間較為匆促。

二、報告質感美感案例時,容易將不同的美感構面混淆進來,例如色彩、質感…教師能藉此

澄清學生的觀念。

三、學生在未正式實際操作前,對課程活動概念較為模糊。正式進入課程活動後,學生感到興致勃勃。

四、教師在教學目標上設定為的構面質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學生開始主動加入其他元素頗為有趣,他們開始放探去嘗試、探索、觀察。教師深切感受到美感教育計畫讓我們師生放慢速度,喚起我們發現美的能力。

五、這次是末學第二次參加美感教育計畫。過程中的課程經過多次修改,加深自己在課程設計的思考。學生對此課程回饋多為有趣,生動,並從被動轉被動,願意動手去嘗試。

六、因為必須交結案報告,策勵末學從課程發想,教案設計到課程活動,成長、進步。在課程中想加深瓷器的認知範疇,以及未來融入攝影課程,並安排茶道老師、花藝專長老師,加深加廣。感謝交通大學美感教育基地以及台中教育大學美感教育基地諸位老師的辛勤付出與推廣,讓末學師生在此計畫中,提升自己教學上的深度,遇見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