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每件事都能誘發正負向的情緒,也有反應程度上的差異;每個人都有情緒智能,且可以透過學習加以改善。具特殊需求的孩子需要學習辨別自己和他人的情緒,適當地表達出來,才能讓情緒獲得抒發、排解,找出原因並解決問題,進而發展正向的人際關係。本課程將安妮新聞融入既有的社會技巧課程中,結合第 10 期的「情緒」和第 8期的「朋友」兩概念。以讀報、經驗分享、換位思考和體驗遊戲等方式,嘗試讓情緒變化可以更具體地被「感受」,引導學生認識情緒、反思情緒和調節情緒,並為自己擬出一張情緒療癒的處方箋。
課程目標
1. 閱讀與課程主題相關的版面。
2. 認識六種基本的情緒。
3. 學習合宜的情緒表達方式。
4. 清楚說明引發情緒的事件經過和感受。
5. 擬定專屬於自己的情緒療癒處方箋。
教師課後省思
一)有別於以往對「報紙」的印象,課堂中拿出安妮新聞時,學生對於這份看起來是報紙但又不太像是報紙的資料,感到新奇,順利地引起他們想進一步閱讀的動機。此外,也發現經由文字的說明、引導,觀察到學生能坦然分享自己的情緒經驗,即使是負向情緒亦然。第8 期-朋友相處小「眉角」的故事,因貼近學生的學校生活,引起共鳴,主動分享在班級上與同儕相處的故事,也藉此機會更加了解學生。
(二)本次教學對象為特殊需求學生,因部分學習能力受到限制,所以學習媒材需要先經過轉化和調整。期待未來安妮新聞的設計,可以參考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的概念,發行讓所有人可更加方便且彈性使用的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