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美感不單是知識,也不應該是生活教條規範,美感應該合於實用目的,並適應人類整體秩序。美感是在生活上比剛剛好更多一些的展現,「美感教育」不是技術的學習,它來自於生活累積之經驗,當我們開始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有感,就會開始願意開啟發現、探索、體驗、嘗試、運用、整合的歷程;換言之,「美感教育」是一種素養教育,也是一種自信心的養成。
藉由此課程,我想要帶著學生,藉由收納盒的利用規劃,發現比例與構成的秩序,累積整理術的經驗,從改善自己的書桌開始,完成自身美感訓練的再進化。

美感預期成果

  1. 使學生發現生活中具有秩序感的案例。
  2. 使學生發現觀察生活中理想與不理想的空間配置,並能分析產生好感的原因。
  3. 使學生理解模矩與格線的概念。
  4. 使學生運用模矩與格線的概念排列出整齊的畫面或空間。
  5. 使學生了解秩序與構成的基本概念,透過物件之間長度、高度、面積的相對關係,知道如
  6. 何排列搭配就能產生普遍性的美感。
  7. 使學生能應用不同的構成法則規劃具有美感的生活空間。
  8. 使學生能應用秩序、構成的搭配法則進一步於個人自傳的版面設計。
  9. 使學生能對自己與他人的作品進行表達與反思。

教師課後省思

本學期的實驗課程從學生的生活物件出發,選擇了一個看似平易近人的「我的書桌」作為引導觀察的主題,然不知,隨著數位時代的來臨,實體書桌的存在感也愈見薄弱,一個班級近三十五人,真的仍有在使用書桌,維持書桌基本功能的大概僅三分之一的學生,而其他的三分之二不是書桌已然成為置物架,就是本身沒有坐在書桌前的看書、寫功課、思考…的習慣,甚或是有些學生從來也不覺得自己需要有書桌,因為只要有手機就可以了(唉…這真是一個被手機綁架的世代,又或許這是本校學生大部分的特質),這個世代的書桌定義或許也該好好的思考一下,如何能夠掌握數位載具而不是被掌握,這大概是現代學生都得面對的命題之一。因此前半段的課程方向也因為學生的特質差異一再修正。後半段課程因為符應高二學生的升學需求,因此調整為個人自傳的版面編排設計,多數學生都反映能掌握排版的訣竅,對於將來高三申請面試資料的準備幫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