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本校處於原先台北城的中心位置,周圍的建築有清代的、日據時代的以及民國時代,在各種年代的建築林立,如何在繁雜的建築外觀,解決公共空間顏色、形體的混亂問題。本課程利用「構成」為主題構面,兩個以上物件擺在一起,就會有構成的問題,先以一「配置」作先前的KIT練習,讓學生了解何謂「重疊」、「連接」、「分離」。再來懂得畫面中所謂「調和」與「對比」的造型概念。最後以「建築的風景」的製作來檢視,建築外觀上有窗戶的排列、窗戶造型的搭配、一棟建物上、下層外觀的搭配,一棟與一棟之間的外觀如何利用構成的練習達到搭配適切的美感,也希望藉此「構成」的主題的習得,讓學生理解在構成的組合上何謂「取」、「捨」。希望藉以此構成的學習,讓學生對公共環境有感,及對於公共環境有責以及能積極參與。

美感預期成果

能夠發現在建築外觀的風景中,何者該「捨」(紛亂的色彩、大小不同的招牌、紛亂的字體), 何者該「取」(造型的統整、配置的原則、調和的美、凸顯主體的美)。

教師課後省思

  1. 此次課程時間有限,學生無法親自上街觀察建物的造型與窗戶和各項元素的構成,學生僅憑照片資料來分析,實屬可惜。
  2. 在台北市的街頭建物被破壞,缺乏美感的例子非常多,但卻找不到具美感的建物(現今街頭只能用圖片去做對照,學生能夠直接比較的例子不多。是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學生身處在紛亂的環境中,似乎也已習以為常,要拉起他們的共鳴得花比較多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