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生活中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質感」,這次主題鎖定在「老屋翻新」的建材(材料)質感之探究,學生需要運用到 7 年級學習到的「色彩」構面之區域性色彩,來分析房屋所在地的環境色,能從建材中挑選出適當的色系與質感,學習重點在於將牆面的建材,利用秩序概念中的「相異元素」,有規則地排列組合在整齊中產生變化。表現任務 (1) 先讓學生瞭解記憶中的質感,從視覺與觸覺去感受經驗連動的統合概念,例如:粗細、軟硬、溫度、紋理、光澤⋯⋯等等;表現任務 (2) 認識各類型不同質感的建材;表現任務 (3) 預先挑選學校附近五棟舊屋的牆面,讓學生分析環境色彩;表現任務 (4) 搭配合適的建材質感,將老屋牆面重新做質感替換,再次賦予「它」新的「語言」。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
  1. 從生活中發掘記憶中的質感。
  2. 觀察街道上房屋所使用的建材質感。
  3. 分析並挑選適合街道色彩之材質。
  • 美感技術
  1. 將收集到的質感用重複單一的概念整齊黏貼在 10*10cm 板子上。
  2. 利用 ORID 分析街道上建築材料與色彩。
  3. 為老屋替換合宜的新建材。
  • 美感概念
  1. 介紹從古代到現今建築材料之轉變。
  2. 不同民族在建材上所習慣使用之質感。
  3. 說明與分析質感與時代的價值觀。
  • 其他美感目標
  1. 延續 7 年級校本課程老屋與古蹟修復之議題。
  2. 與國文領域和生活科技課程做跨域合作。
  3. 將 7 年級所上過的「公民美學」延伸至環境共好的美學。

 

教師課後省思

這次課程想利用 8 年級的美感課程,讓孩子實際去當個改造者,從認識建築的古建材到新式建材的轉換,將公民美學運用進去,從學校附近的舊屋著手,先去分析街道的色彩、探討色調的融整或衝突,再到建材的選用與施工,學生大都能透過質感的練習,找到自己想要改造的樣貌,將舊屋新建的設計與想法,可以在合宜的情境下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