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從生活中發現自然造物與人為「用品」皆由不同質感所組成,透過五覺認識質感層次。認識同物品不同質感的樣態;「質感」是指物體材質所呈現在色彩、光澤、紋理、粗細、厚薄、透明度等多種外在特性的綜合表現。
取材每天餐食所使用的清潔物品和食器,探討不同質感的物品各自的優缺點與適用性,進而探索食物與食器間的關係、也探討一次性餐具的危害,透過實作與實際體驗讓學生找到合宜且友善於環境的用餐工具。應證質感食器的使用影響我們對食物的感受,思辨對生活的影響,提升合宜質感的生活,建立美感的生活經驗。

美感預期成果

原教案成效分析:原教案的內容有四個單元跟食器質感探究有關,飲食是我們每天生活的歷程,可以天天體會食器質感與自我的對話,所以本學期修正課程以「食器質感」為主題探究方向。

教學期待:取名「好食在質感」從飲食生活發現質感、好實在的質感食器是合宜質感的使用讓飲食更安全健康,並增進喜好質感的生活品味。

延續教學步驟:發現〉方法〉應用〉體驗〉應證〉,讓各單元質感課程更精簡聚焦:單元一擇原教案「質感大數據」飲品廣告切入水的質感;從質感記憶回溯水的質感樣態,也發現盛裝容器的質感與教室裡其他質感的素材。

單元二與單元食重組透過五覺認識茶皿的質感層次,以「質有告訴你」便明瞭材質多元面向。

單元三原教案是「百變質感」修正「質好不好用」除了有取代的質感並認識質感的不同功能。單元四原教案食器探討繁廣,修正聚焦早餐所使用的飲品與食器及一次性用具的問題思辨。

加入好食器

單元五原教案以陶土食做無法與之前質感課成的延續,修改「 食&器 質感配對」,應證質感組合與合宜功能美感的關係。

單元六修改為「質感美不美?」開啟生活中食衣住行與質感的關係,認識質感並能合宜運用,將讓生活更富美感。

 

 

教師課後省思

1.【質合不合宜】課程第一班進行觀看《減塑環保實測 記者做&沒做差很大!》短片書寫感想。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02351QgqDo

討論減塑的必要性、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的具體方法。會較偏重環保質感容器的議題討論,但此單元種重心想放在早餐時食材與容器搭配的質感效益,所以取消此內容的規劃。

 

2.【質感美不美?】課程實座提供豐富材質,讓學生剪貼組合製作質感杯墊,但課後學生總是讓桌賞留下許多紙削。反省:下次需先準備給各桌裝紙削的容器,先提早提醒同學下課前桌面的清潔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