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同學走訪校園裡的自然物,例如:小花、草、石、泥、天空。觀察、發現校園裡的自然系色彩,對應到7 2色票卡,認識更多自然色的正確色相名。
運用12色廣告顏色,調出上週在校園裡觀察到的自然色彩。
再次走訪校園,觀察校園裡的建物設施的顏色,思考是否適合週遭的環境色彩。
將校園照片放大並列印出來,讓同學進行校園設施的色彩微調,使局部人工色彩能與大環境互相搭配融合,在視覺上,自然與建物設施的整體色彩調性能更有一體感。
在課程的最後一堂課,同學將色彩調整後的實境照片,到現場與實境對比,同學針對環境色彩進行分享,自然色調在建築設施中的視覺作用。

美感預期成果

期待同學透過大自然的色彩觀察,比較自然色彩與日常所見的慣用色彩,能夠發展更細膩的色彩思考,在大環境的建物設施色彩搭配時,能考量色彩與環境之間的適切性。

教師課後省思

1.這個單元仍在疫情間,所以原本應分組進行的部分,都調整為個別作業。

2.在校園觀察自然色的部分,同學們拿著299的色票本對照,似乎很驚訝於…原來有這麼多的顏色,甚至連299的色票都遠遠不足以概括大自然的色彩,這是因為同學們已經習慣於24色、36色的普及色相。所以,未來色彩單元,建議多引導同學觀察大自然的萬化色彩。

3.在空間配色的單元,同學們看著五顏六色的廣告街道,居然習以為常,以為繽紛即是美感。當以京都街道作為對照後,才慢慢意識到街道是需要色彩整理的,和諧的色彩配置能讓視覺更舒適。

4.進行校園NG設計踏查的單元,讓同學關心切身空間的美感問題,並且以紙上改造後,比較前後差異,讓美感更有感。

美感應該從自己為圓心,以生活範圍為半徑,以實際行動開始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