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1,發現生活中的自然色彩。引導學生,以顏色為題,如色票一搬排列花色,葉色。
2,介紹顏色如何影響美的感受。引導學生分辦不同文化裏對美的感受。
3,回到大自然中,被忽略的色彩,岩石與土壤。規畫以色彩為題的策展課程。學生採集的色彩是來自研物,泥土或是岩石磨製後的顏色。
4,藉由高倍顯微鏡下世界的觀察,去發現研石粉末裸視色彩的成因。
5,以對比的方式,學生就不同的`土石粉末樣本做明度彩度色相的排列。發現細微層次變化的比例關係。
6,成果展之時,就明度彩度與色相為縱軸與橫軸,做展示。主題:台灣土地母親的容顏。進而發現生活中的許多以細微層次變化的色彩實例的比例概念,並應用之。

美感預期成果

  1. 色彩學與地球科學知識的互動,能活化學科能力的應用
  2. 由美術課程發展學生自發認同土地的情操,是新課綱的方向。
  3. 以絕錄土壤色彩為由,讓學生走進大自然之時,看到色彩不同的深度。
  4. 學生合力完成的認識土地母親之容顏展會是感人的台灣故事。
  5. 學生會更了解自已視覺,了解自己對色彩的感受。

 

教師課後省思

  1. 經費的補助對課程發展與開發,肯定是有好處。雖然只有二萬元,但這補助是及時與合時宜。
  2. 美感與教育效益,都是得長期觀察而來。不過,部份有成效的學校,可以透過分享會的方式,讓其他學校參考。
  3. 本校計畫與執行面,雖有差異,其實但把上學期的計畫延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