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觀察有情門家具、Paimio Chair 扶手椅、Cy-Bo 模組化包裝材料、教室內窗框的扣環、書包背帶、桌腳榫接等實例,認識生活中膠合、扣合、卡接等構造之美,環保素材的再利用及解決問題的設計思考模式。
用西卡紙(無膠黏合)嘗試模擬觀察所得做出接合的部位,以金屬紙、長腳釘進行生活小物之創意扣合練習;將卡紙黏合多層後,進行定型曲面之膠合練習;透過點式扣合、線性膠合、平面卡接三階段的實作,對物件的聯結方式與應用點、線、面構成立體包覆有所認知。
將前述練習之包裝構造進行整合設計,自選實物或花束為包裝物,由搭配質感的適切性出發,設計:膠合曲線支撐素材或卡接單位形,及運用釘扣進行整合式構造包裝設計,使心意化為傳達感謝、友善環境的實際行動。

美感預期成果

  1. 能觀察生態材料、模組化包裝、環保素材等構造實例,並分析生活中膠合、栓扣等構造美感。
  2. 能操作扣合、栓結、膠合等練習,進行物件的聯結與解決問題的設計思考模式。
  3. 能搭配適切的質感素材,應用構造形式於包裝實體。

教師課後省思

  1. 生活觀察—參訪有情門時,剛開始很容易看到空間氛圍的整體,示範帶他們移動手機的角度,蹲下觀察椅腳或底部構造後,開始會注意到接合處的曲線和接合方式,但這樣設計的家具產品,對學生來說較有距離感,有些構造也藏得較為隱密;而觀察教室內部構造的學生,很容易發現窗框、黑板槽、椅腳、門閂各有不同的接合方式,甚至有學生用手指模擬構造向我說明她的觀察與提問,深深體會「從生活觀察出發」的必要性。
  2. 構造仿作—沒有操作示範,開放學生自由選擇觀察的形式與接合的操作方式,發現:更能產生不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背帶環除了表面的串接,後方還有來回的摺合使其接合牢固;模擬大型圓規的仿作,因有紙製圓軸,使其還可以轉動;也有異想天開的男生不按牌理出牌,做了一台戰車,綜合運用不同的接合方式,開心之餘,再提醒他從生活觀察來做對照。
  3. 創意釘扣—這期的美感課程,嘗試以「實驗」的精神出發,少了固定步驟的教學,多了各自發揮的空間,給了基本條件限制,分享了釘釦的範例,學著放手讓孩子們以自己的方式與解讀進行操作。即使不合條件(以紙張本身的支撐力形成塊體),但也能藉此說明面與線的差異,與長腳釘是否發揮了作用,在嘗試錯誤的探索中,也同時讓我釐清一些想法並重新設定條件限制。
  4. 回收卡接—發現新學期收到的安妮新聞有環保的議題,在閱讀世界各地小孩如何為環境發聲、生活食衣住行可以從哪些方面著手改變、回收材料有哪些素材可供應用後,再來利用學習單進行省思和設計。
  5. 膠合塑型—學生在操作嘗試中,提出「量子纏繞」的概念,建議他能找出其中的規律性,最後雖然還是亂繞一通,且只有單層,失去膠合的嘗試,但在造型上提出了一種結合物理概念的有趣可能性。
    原本希望學生能參考木片的膠合方式,利用膠的乾後硬化特性產生造型的固定,但後來發現:西卡紙裁成長條狀後,很容易扭曲形成造型,只要前後端黏合或扣合就能塑形,也許日後在設計膠合課程時,能限制基本造型,以「面」的起伏為思考的出發點,而非「線」的扭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