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改編自新竹中學安芩老師的課程 三張紙與三顆柳丁,以活動設計引導學生發現結構之美為目標,了解⽣活中的器物或建築,其美感可能正來自於結構,本課程將使⽤ 西卡紙 來練習,適當的結構設計能讓平面的紙張產⽣空間與硬度等質性上的改變,運用摺紙或是剪貼組合等手法,使其成為一個能夠盛裝 5 顆柳 丁 ,能方便拿取、順利搬移⽽不會滾落、崩塌的容器,也藉此體認現實的生活中,設計者往往要考量限制條件(如成本預算、材料、尺寸)進行設計,挑戰了設計者的創意,也讓美感成為產品增加價值的重要功臣。
美感預期成果
- 學生能認識何謂結構
- 能運用結構解決功能問題
- 發現並感受結構的美感
- 從理性的思考功能,進而轉化成情意的結構美學
- 能認同好設計的不僅是解決問題,更應具有美感
教師課後省思
- 我個人最喜歡的部分是,第三節塑膠球之滾動修正,教學目的在於訓練學生深度傾聽﹅換位思考。此舉重在彼此的深度傾聽(自己怎麼說別人怎麼建議),當作品交還給原主後,立刻可以觀察對方如何修改(交互理解)。
- 實際測量這個能承重且具有美感之載體 是否能具有移動不會滾動掉落的功能,能抗重力作⽤的過程。
- 講義的最後一部份:能思考自己的作品,自我檢核評量項目:組合的其他可能性?(包含柳丁陳列方式) 以及結構補強的方式,雖然無法再做一個,但經由後設去思考如何改良,已是達到此題的最大目標。
課程規劃
-
0{{(ke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