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熱門閱讀
|專題文章|林宜珍|前文化部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籌備小組 聘用編審
|專題文章|黎曉鵑|臺北市立中山女高美術教師。
由教育部指導規劃「112年度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共同培力系列活動 『USR x 美感 x 媒體素養』」,邀請您保留10/20的時間,一起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圖書館聆聽,共度美好的知識饗宴。
從幼兒園(K)到大專院校(12)的生師在教學現場所投入發展的創新課程。展現將感知力帶入生活,由現象與環境導向觸發,落實十二年國教課綱「當代公民」的素養。

標籤 關鍵字 #構成

一日店長
了解格線、主從與對稱等構成概念,針對園遊會文宣進行版面構成,並思考設計如何融入攤位陳列、餐點擺設,展現美感訓練的進化。
吐司上的風景
引導學生開始關注、檢視自身的生活環境,透過吐司的裝飾與擺盤,讓學生感受到吐司也能變化萬千,並期望學生能將課堂所學應用於生活當中,提升生活品質。
美好時光旅行趣
針對畫面需求挑選出合宜的照片,能以一個統整性主題或顏色或形狀將畫面做出整理,並且能挑選出較美的版型做模仿或自行創造出合宜的版面模板,展現出不同以往的美感。
百籽千尋
實地觀察校園以及八卦山上植物。進行植物色彩觀察,辨析。葉片形狀描摹,色彩辨析。種子撿拾觸摸,觀察種子的外觀,生長結構,利用形狀、質感、構造等設計課程。
比美構招
以平面轉化成三度空間中符應美感的構成形式,將單一文字製作成立體微雕塑的體驗,進而擴展至組字的構成,思考與建築本體立面或橫面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