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由寵物主題之文章,結合科技應用,帶領學生進入未來科技與創意思考的過程。
熱門閱讀
|專題文章|黎曉鵑|臺北市立中山女高美術教師。
從幼兒園(K)到大專院校(12)的生師在教學現場所投入發展的創新課程。展現將感知力帶入生活,由現象與環境導向觸發,落實十二年國教課綱「當代公民」的素養。
由教育部指導規劃「112年度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共同培力系列活動 『USR x 美感 x 媒體素養』」,邀請您保留10/20的時間,一起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圖書館聆聽,共度美好的知識饗宴。
|專題文章|林宜珍|前文化部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籌備小組 聘用編審
標籤 關鍵字 #安妮新聞
以安妮新聞第10期進行讀報行動,引導學生對自身情緒的起伏做更多關照與覺察。
以閱讀《聆聽特刊》結合攝影與詩文創作,練習語文運用同時關注海洋環境議題。
以「人際互動」為核心,課程設計角色扮演,由學生演繹並應用所學技巧處理問題。
藉由實際的衛星鳥瞰圖,讓學生觀察人類活動對地貌的影響,引發環境議題的關注。
透過自然科學與視覺藝術跨域整合,並以微生物作為引導觀察、理解再創作其角色。
透過報紙了解傳說神話的生物有哪些,並動手摺出報紙內提供的動物
培養媒體識讀與批判思考力,透過文章引導學生認識假新聞的來源、影響及辨識方式
本課程以「夢想北極星」為主題,結合《我的超能力》繪本閱讀、自我探索活動與《安妮新聞》第17期〈認識自己的同時,也在編織自己的樣子〉與〈如果我是一座冰山⋯⋯〉兩篇文章,引導學生逐步認識自己、規劃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