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介紹
當「美感智能閱讀」遇上「性別平等課程」
教育部自2010年頒布《性別平等教育白皮書》開始,要求國民中小學必須將性別平等議題融入課程中,成為常態課程之一。來自花蓮市慈濟大學附屬中學小學部的謝瑞君老師,發現《安妮新聞》的編排設計、內容深度能為課程帶來更多的趣味性,據此以《安妮新聞》作為載體,帶領六年級的學生們從美感與跨領域角度來閱讀性別平等議題。
「顏色有性別嗎?你決定成為怎樣的人?」
瑞君老師將《安妮新聞》導入課程設計,如透過顏色、電視廣告來討論性別刻板印象,引導學生們從日常生活思考,表述對於不同性別的看法。接著進一步帶領學生探討自己的性別認同,從而建立自信,成為自己,保護自己。影片中,學生們勇於分享看法,言語述說過程中,流露出對於這個社會以及內在自我的溫柔與堅毅。
這門課程首先使用《安妮新聞》的外電文章〈「粉色和藍色」 性別刻板印象正在摧殘英國年輕人的心靈〉與專欄文章〈廣告糾察隊〉,透過「顏色」與電視廣告來討論性別刻板印象。接著使用《安妮新聞》的專欄文章〈騷擾不燒腦〉,帶領學生認識性騷擾,以及學習如何保護自己,提升性別意識成長。從影片中可以看到,瑞君老師善用《安妮新聞》進行課程設計與引導,讓整堂課程增添趣味性與熱烈討論。
成為自己,保護自己
「如果沒有打從心底快樂,你考得再好,其實都是假的,因為那些都會過去,但真的陪著你走的,是自己的內在狀態。」瑞君老師在參與課程設計討論時也告訴我們,在這堂課上,她希望讓學生們知道,即便學生擁有不同於社會期待的性別氣質,重點是他有沒有勇敢的成為自己,學會保護自己同時,也不要對這個世界失去愛與美好想像。
核心概念
- 透過觀察,發現生活中隱藏的性別刻板印象,有意識的跳脫無形限制。
- 學習探索自我,瞭解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學習看見自己、成為自己。
- 能夠分辨「性騷擾與性侵害的差異」,明白生活中與他人相處的界線。
- 懂得自我保護,為自己發聲,瞭解相關應對措施,提升性別意識。
相關連結
- YouTube 影片:成為自己的我−【閱讀×性平】安妮新聞課程
- 課程教案:成為自己,保護自己~性別意識的成長
- 閱讀《安妮新聞》:Vol.09〈貓派 v.s. 狗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