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介紹

當「美感智能閱讀」遇上「情緒議題」

美感智能(Aesthetic Intelligence)是對生活細節的敏感與判斷,《安妮新聞》則是在跨領域教學實踐上的知識載體。來自新北市石碇高中、教授美術課程的蘇郁涵老師,與輔導老師、國文老師組成課程設計小組,將《安妮新聞》運用到課程設計上,希望讓高二的學生們,透過議題式閱讀、情緒測量與藝術創作,在認識自己的情緒同時也能找到情緒的出口。

讓情緒可視化——你常常以為的沒事,並不是真的沒事

郁涵老師透過日常觀察發現,許多高中生習慣壓抑自己的情緒,她說:「你常常以為的沒事,並不是真的沒事,所以最重要的是要先不否認自己的所有情緒,才會讓自己更認識自己。」郁涵老師與輔導老師經過多次的密集討論,決定不用心理學邏輯去串這門課程,而是讓學生們根據看到的、感受到的來回應自己的內在需求。因此課程中會使用舒壓儀器來測量學生們的情緒,讓情緒可視化,希望藉此幫助學生們覺察自己的情緒,並且告訴他們每一種情緒都一樣重要。

認識情緒、同理情緒,再以手指感受將情緒畫出來

課程下一步,是將《安妮新聞》結合藝術創作。郁涵老師與國文老師首先使用第10期的〈基本情緒圖鑑〉、〈情緒探索地圖〉等專欄文章,以及跨頁遊戲〈看圖說情緒〉,帶領學生們透過小組討論認識情緒,而在認識情緒的過程中,同時也是一個投射自身情緒,以及同理他人情緒的過程。

閱讀完《安妮新聞》後,接著鼓勵學生們不要害怕弄髒手指,以及引導他們試著透過手指沾黏粉彩,畫出自己的情緒,並且仔細感受這樣的情緒。郁涵老師認為,讓情緒昇華有很多種方式,藝術會是一種容易的方式。因為美感是對細微生活的感知,也是對於自身情緒的感知,學生們得以將不知道如何安放的情緒藉由創作輸出,透過藝術,為自己的情緒找到一個出口。

官網文章圖片情緒


核心概念

  1. 以安妮報為素材,運用心智圖工具,練習閱讀理解,並透過口語表達呈現理解內容。
  2. 運用同理心、情緒、夢境、溝通表達等心理學主題,提升自我覺察,進而應用在適應生活、情緒壓力調適、人際互動傾聽及溝通上。
  3. 跳脫知識建構的制式框架,主動探索、啟發多元智能思考,在知識創造中透過質疑、辯證的歷程,建立更有彈性的問題解決能力。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