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介紹

當「美感智能閱讀」遇上「表演藝術課程」

來自高雄林園國小、教授表演藝術課程的許涵宣老師,以「了解自己」、「探索天賦」、「自我檢測」、「開始行動」四個階段來談夢想議題。因為四年級的學生年紀偏小,可能不知道為什麼要去了解,或是不清楚自己喜歡什麼,因此課堂首要任務必須先從認識自己開始,接著透過閱讀與藝術的跨領域教學——《安妮新聞》的議題式閱讀、遊戲式引導,以及肢體表演課程,帶領學生們找到自身的特質與優勢,進而在夢想藍圖的規劃上,能夠有更深遠的思考。

認識自己,探討不同面向的我

這門課程,首先讓學生們畫自畫像。涵宣老師說,即使抽象也無妨,就是畫出自己心中想像的樣子。接著透過《安妮新聞》的〈已知與未知之間的你——周哈里窗〉、〈內外並行——探索自己的天賦〉等專欄文章,帶領孩子們去認識原本的自己、他人眼中的自己、以及未曾發現或不願揭露的自己,最後以肢體表演來表達自己。

涵宣老師認為,如果學生們也不清楚自己喜歡什麼,以及為什麼要談夢想,那會很難開啟對夢想的討論,「表演自己」就成為了首要任務,「因為在談未來之前,要先了解自己的能力、或自己現在擁有什麼,怎麼樣去看待自己這件事」。活潑生動的課程設計,也讓這些學生們從中發現,每個人呈現出來的肢體表現都不太一樣,這是肢體很微妙的地方,因為它是突破語言限制的。

設立目標 開始行動 變動中的夢想

在認識自己後,夢想藍圖的下一步,需要設立目標與展開行動。涵宣老師帶領學生們閱讀《安妮新聞》的〈沒想到⋯⋯他們是這樣踏出第一步〉、〈設立目標,只有你做得到〉專欄文章,透過案例分享與遊戲式引導,讓學生們能夠更具體地實踐夢想藍圖。

涵宣老師認為,《安妮新聞》對孩子來說是一種觸動、引導孩子思考的媒介,因此夢想並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個不斷在追求的過程,因此課程最後以「變動中的夢想」作結,讓學生們製作屬於自己的「夢想裝置」。涵宣老師認為,夢想沒有標準答案,「可能五年後、十年後才會發酵,那回過頭再來思考這個課程,或許會覺得是個很有趣的體驗。」

官網文章圖片


核心概念

  1. 學生能具體表達出自己的夢想。
  2. 學生能統整歸納自身的優勢能力與興趣。
  3. 學生能夠歸納出安妮新聞中的人物故事的夢想共通性,進而應用在自我夢想的規劃。
  4. 以安妮報為素材,運用心智圖工具,練習閱讀理解,並透過口語表達呈現理解內容。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