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柏拉圖曾以五種正多面體解釋宇宙觀,此一看法一直影響人類千餘年,甚至認為正十二面體與正五邊形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幾何形體。以此為動機,課程融入學校「藝數」多元選修課程,引導學生運用幾何造型進行美感創作。
大致分為三個教學活動,第一部分以質感蒐集與體驗的方式,讓學生先藉由觸覺,甚至是嗅覺體驗不同材質予人的感受,再進一步加入視覺,討論生活中使用不同質感製作器物的時機。
第二部分以校園攝影和實物採集進行色彩蒐集與探索,引導學生破除固有色的觀念,了解冷色、暖色與色彩搭配對比、調和等概念。
第三部分介紹柏拉圖立體之幾何性質,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多邊形、曲線、圓形等幾何形體設計具相互銜接卡榫的單位形構造,考量空間特性選擇適合色彩與紙材,注意燈飾結構穩固與電線或金屬吊鉤和整體造型的協調性,與機電科雷射雕刻課程跨域整合,運用雷切技術自造完成立體造型燈飾。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透過實際走訪校園後山與搜集質感、樹葉等活動,觀察分辨環境中的色彩、質感。
  2. 學生能透過討論,按空間或物品需求分析各種材質、色彩的使用原因。
  3. 學生能掌握不同色彩、質感特性,視空間需求設計具卡榫構造的單位形,運用幾何形體構成立體造型燈飾。
  4. 整合機電科雷雕課程,讓學生能運用雷切技術自造燈飾單位形元件。

教師課後省思

  1. 課程時間安排方面
    因為希望能在一學年的美感課程中介紹各個美感構面,本課程主要介紹構面包含色彩、質感、構造。由於色彩與質感的概念學生較易接受,故此二構面安排共6節課進行教學;而構造因為概念較為抽象,也希望透過實際動手做加深學生對於構造的認識,因此安排6節課進行。
  2. 色彩的美感經驗
    本系列課程帶領學生實際走入後山撿拾樹葉,希望透過對周遭環境的踏查與觀察,讓學生對於色彩更敏銳。課程設計對比樹葉色票的原因在於過往繪圖學生通常會直接拿起「綠色」塗色,而忽略了綠其實也有很多種,一棵樹上可能有不同的綠色,同一個綠色在不同明暗光線下呈現的顏色也會不一樣,故以此為切入點,希望引導學生能夠對於色彩更加「有感」。
  3. 質感的美感經驗
    質感相較色彩,對於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概念,不過由於學生多半有拓印或拓繪的經驗,在質感採集時皆能認真投入,質感驚喜箱則因為趣味性,讓學生能確實透過觸覺推敲「質感的差異」,唯對照到物體的質感則需要再更近一步的引導,甚至在後續燈飾規劃設計時,質感也是容易被忽略的構面,需要一再提醒學生。而由於小型桌上雷切機臺的特性限制,無法切割半透明的PP片,當學生另外選用較為深色的卡紙作為燈罩材質時,往往會遇到透光性不足的問題,未來若設計相關課程若需要,會另外借商界機台克服。
  4. 構造的美感經驗
    構造是本學期課程的重點,本次規劃要求學生設計單位形,並設計可相互接合的構造組成立體燈飾,但是因為學生的立體空間概念較為不足,因此對於毫無頭緒的學生則鼓勵其可使用最簡單的幾何圖形,設計出能夠相互接合的「構造」即可。最後成果以小組為單位呈現,所有組別皆能設計製造出實用的燈飾,算是相當成功的課程。值得一提的是在構造設計上,機電科學生的設計創意發想、構造設計的接合穩固性與試做模型精準度明顯比幼保科學生更佳,此應與該科學生已學習過電腦製圖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