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結合康軒版社會第四單元「家鄉的作息、節慶與節日」,先透過安妮新聞中「天天都是紀念日」的單元作為導入,並以4F動態回顧循環為閱讀鷹架,引發學生反思自身的學習。接著帶領學生探索自己生日當天的特殊意義,並進一步了解世界各地或本地文化與傳統節日。最後結合藝術與資訊領域,利用IPAD繪製似顏繪,製作專屬的節慶小卡,藉此激發學生對節慶文化的興趣,並培養他們對自我身份與多元文化的認同感。
課程目標
- 認知:認識各個族群有不同的命名 方式、節慶與風俗習慣。
- 情意:欣賞且尊重多元文化,並透過自身生日肯認自我價值。
- 技能:練習4F閱讀理解策略,使用載具查詢資料,嘗試設計圖卡。
教師課後省思
- 差異化教學:
部分學生可能在閱讀或搜尋資料時感到困難,導致進度落後或參與度較低。或許可在第一節課加強4F閱讀策略的教學,並提供範例以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 - 時間分配不均:
此課程內容多樣,時間帶來壓力影響後續環節的順利進行。未來可嘗試將每節課的活動分配更細化,並設置提醒時間的機制,例如用計時器幫助學生掌握進度。同時可事先規劃備選方案,例如縮減某些活動的內容或簡化操作,確保核心目標達成。 - 數位工具的熟悉度不足:
學生在操作平板或Canva時可能遇到技術問題,進而影響學習效果。未來可請資訊教師加入,針對數位工具進行基礎教學,或提供簡易教學影片,也可考慮設置學生技術小老師或同儕支援機制,能有效解決技術層面的困難。 - 未來的教學規劃:
未來希望能融入更多在地文化與學生生活經驗,讓課程更貼近學生。例如,加入學生家鄉特有的節慶介紹,或舉辦節慶主題的展示活動,讓學生的作品更具實用性與展示價值。此外,也可進一步深化跨學科合作,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與批判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