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感教育

課程資訊
  • 學校:新北市板橋區埔墘國民小學
  • 教師:林君賢
Read More

課程簡介

本次課程以教育部《安妮新聞》報紙為美感教育核心教材,透過結合語文學習與資訊科技應用,引導國小中年級學生進行「心的小船」詩歌創作與數位圖文設計。從學生的實際成果中,可見以下亮點:

1. 文學素養與想像力豐沛: 學生們成功仿寫了詩歌結構,並融入了豐富的個人生活經驗與想像。例如,有學生將家庭溫馨(「爸媽真說我是我考了一百分」)、學習成就(「老師稱讚我,我得到許多獎勵」)、健康生活(「載著健康的自己」)、對音樂情感的感知(「有生氣的、有快樂的、有悲傷的音樂」)、以及個人興趣與夢想(「我的夢想是拍出一張漂亮的照片」)等多元主題,巧妙地融入詩歌之中,展現了具體的詩意與情感表達能力。

2. 視覺美感與圖文整合能力初現: 每位學生皆為其詩歌內容選擇了符合意境的圖片作為背景或裝飾元素,如海洋、天空、小船、燈塔、鯨魚、海龜、水母、魚等,使作品更具視覺吸引力。學生們嘗試將詩歌文字置於所選圖片上,並調整了字體、大小和顏色,雖有部分作品在文字與背景對比度上仍有提升空間,但已能初步理解圖文整合在視覺傳達中的重要性,並展現了對畫面美感的嘗試與追求。

3. 數位工具應用能力提升: 所有的「心的小船」作品皆在電腦上完成,證明學生們具備了基本的電腦操作技能,能熟練運用簡報或繪圖軟體的文字輸入、字體編輯、圖片插入、背景設定等功能,將抽象的文字概念轉化為具體的數位視覺作品。這與課堂上學生專注於電腦前操作的情景相互印證,顯示了資訊科技在美感教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4. 跨領域學習與表達自信: 本課程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語文創作與視覺設計能力,更重要的是,透過從閱讀《安妮新聞》、詩歌仿寫到數位創作與分享的完整歷程,讓學生體驗了跨領域學習的樂趣,並培養了透過多元形式表達自我、分享創意的自信。

課程目標

1. 文學素養: 學生能理解詩歌的意境與想像,並嘗試進行仿寫創作。
2. 視覺美感: 學生能學習圖像與文字的搭配,理解排版與色彩在視覺傳達中的作用。
3. 數位應用: 學生能熟練運用簡易數位工具(如簡報軟體)進行圖文編輯與創作。
4. 創意表達: 學生能發揮個人想像力,透過文字和圖像表達內心世界。
5. 跨域整合: 學生能體驗語文、藝術與資訊科技的整合學習樂趣。

林君賢
新北市板橋區埔墘國民小學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