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那個「它」的秘密 | 美感教育

我和那個「它」的秘密

課程資訊
  • 學校:桃園市中壢區龍興國中
  • 教師:蔡櫻如
  • 課堂:國文彈性課程
Read More

課程簡介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件特別的物品或配飾,可能是一頂帽子、一雙鞋子、一條手鍊,或是一件穿了很多年的外套。這些物件不僅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承載著個人的記憶、情感與故事。
本課程從「穿著是一種自我表達」的觀點出發,鼓勵學生觀察並分享他們心中具有特別意義的配件或衣著,進一步思考這些物品如何展現自信與勇氣。透過討論與寫作,學生將學習如何具體描寫物件的外觀與細節,並將個人的情感經驗轉化為具有深度的文字表達。

課程目標

  • 理解主題概念
    認識衣著與配飾作為自我表達工具的文化與心理意義,了解穿著如何展現個人特質與內在情感。
  • 激發觀察與感受
    引導學生觀察自己或他人日常生活中具有情感意義的物件,思考該物品背後的故事與連結。
  • 培養具象描寫能力
    練習從外觀、質感、顏色、使用痕跡等角度描寫物件,提升描述具體細節的寫作能力。
  • 表達情感與思考
    能在作文中表達對特定物件的情感與回憶,連結個人經驗,提升敘事與抒情的深度。
  • 提升自我認識與自信心
    透過自身選擇的物品進行反思與分享,讓學生肯定自我價值進而展現更多自信與勇氣。

教師課後省思

  • 與自身經驗連結學生參與度高
    學生對報導文字「因服飾而獲得勇氣」的情境反應良好,能夠舉出自己生活中的對應經驗(如穿球衣上場、帶幸運吊飾考試)。小組討論熱絡,大多數學生願意分享自己對物品的情感連結。
  • 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與細節表達
    學生在描寫物品的感官細節時仍稍嫌籠統(如「很漂亮」「摸起來不錯」),但在教師引導後開始能補充更多細節,例如「表面有點磨損,因為每天都戴」、「有淡淡洗衣精的香味」。少數學生能主動寫出物品背後的人物情感(例如:媽媽送的/與爺爺有關)
  • 寫作格式與架構完整符合寫作測驗規定
    多數學生能完成結構完整的大鋼和摘要。主題明確,但情感轉折與語言豐富度有進步空間。學生普遍在結尾能表達出這件物品對自己的正向影響(安心、自信、鼓勵)。
  • 作文情感深度可再推進
    有些學生能寫出事件和物品,但較少探討情緒轉折(如為何一開始害怕?再戴上這物品之後如何改變心情?)。教師可引導學生在中段加入更多心理描寫或當時的情緒層次。
  • 可進一步發展為跨領域活動(語文、社會、表藝、綜合、生活科技)
    可延伸成跨域課程,如製作「我的勇氣徽章」、「個人風格手繪書卡」,增加創造力與跨科連結性。
蔡櫻如
桃園市中壢區龍興國中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