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運用拼圖的方式來實驗「花磚」這個主題,除了一般手繪及學習單外,結合了電腦繪圖、噴墨印表機、雷雕機、平燙機、縫紉機多種機器來試驗這個課程,達到融入科技的目的,希望作品的完成度可以接近市售產品,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期待學生能夠激盪出不一樣的創意。
課程設計中,色彩的呈現方式不同:①水晶印章是蓋印印色、②雷雕木片採用陽切的方式,線段要連續,用黑色線段切割③棉紙上的單元花紋可以斷開,可以多色,使用列印轉印方式,這三種是不一樣的思考邏輯方式。
學生將試驗兩種不同個性的材質(木片與棉紙)來體現「構成」的美感,這兩種材質都可以快速延伸出立體的成品,而且有非常多的變化,市面上也有非常多的參考範例,也可以結合工藝課及家政課,作為協助同教學,讓學生產生多點聯結與發想。
課程中間會以手繪及電繪的方式融入色彩及比例等基礎的課程,單元體都以2公分為主來做基礎變化(木片切塊、棉紙裁割、水晶印章),這樣可以打散為個體,也可以小組成隊,再變化組合成大作品;從統一中求變化,找到變化的規律原理原則,進而達成美感。這類課程會在電腦中嘗試多組拼接方式,再從中討論挑選適宜的構成圖案,木片與布料的結合增加組合的難度與搭配挑戰,不過也都可以從電腦上先預覽成品再實際手作,以提高作品的水準。
花磚拼拼樂課程設計會延伸到下一學期,再以馬賽克、水泥、超輕土等…..來施作。
美感預期成果
- 瞭解重複圖案製造的能夠帶來秩序美感。
- 能夠將統一單一的元素圖案。運用於不同材質之間。
- 適當的改變明度與彩度以以及圖案構成來配合作品。
- 能夠欣賞老舊元素,運用於新的構思。
教師課後省思
第一堂課的水晶印章蓋印,非常的可愛貼心又療癒,有點像是幼稚園小朋友在嘗試簡單又重覆的動作,透過教師的講解與作品示範,學生將雷雕切割的單元作品拼貼成連續圖案,並且討論其拼合的方法及可能性,然後在接下來的電腦課程中大家也覺得使用畫好的草稿來設計拼貼花磚,借助電腦設計,是一件簡單又快速的方法,所見即所得。教師規定大家只能使用單一黑白顏色及類似的元素來設計,要不然會不由自主的加入喜歡的卡通圖案而模糊了焦點。透過造型台燈的組裝,增加作品的實用性與價值感並提高了所有人的興趣,這個造型小家飾獲得同學高度的的回響,他們說:「怎麼做都很好看!」經過幾堂課的練習大家開始明白四方連續的技巧及方法可以運用於許多面向、材質與環境。當然光線的營造與襯紙也是賣點之一,學生也從中了解許多細節都是環環相扣的。藝術紙的顏色及光線也會引響作品的完整度,九年級同學也把技藝電機課所學的LED燈融合了進去,他們說打燈上去,每一個都好美喔,放在窗戶上欣賞也很美,學生們把手拖在下巴靜靜的看著它們,大家都變得安靜有氣質了。
- 01水晶花磚
1. 認識花磚:台灣花磚與西洋花磚。 2. 花磚設計原理介紹:單位形、二方 / 四方連續。 3. 發下學習單,講解要完成的題目。 4. 學生將教師準備的花磚貼紙以及花磚水晶印章,粘貼或者蓋印於學習單上。彼此分組討論適當性與美感是否恰當? 5. 題目大致有花磚命名、色系搭配、環境地點、衣服圖案、天馬行空、奇怪組合、紙娃娃衣服等等。 6. 學生可以交換貼紙或水晶印章,分割剪貼。 7. 部份題目於電腦教室完成、學生搜尋相關歴史環境照片及花窗故事等資料圖片,於電子學習單上完成。
- 02電繪設計花磚
1. 將學習單帶到電腦教室。 2. 教師講解花磚的設計基本注意事項及設計原理。 3. 使用繪圖軟體設計花磚。只能黑白色系。 4. 講解二方連續、四方連續。
- 03電繪設計花磚
承上節課內容。
- 04雷雕木花磚
1. 使用繪圖軟體設計花磚基本造型並使用雷射雕刻機切割木塊。全班只有兩種大小可以進行重組排列。每個人另外有空心的花磚(有全塊、半塊),讓學生排列組合的時候更有層次。 2. 將木頭花磚放置於教師準備的木頭框裏。 3. 組合完之後討論。然後再彼此交換花磚。再拼貼於木頭框裏。教師將觀察學生的構思能力及執行步驟是否有按照構成的美感原理原則來進行,學生分組發表並且投票表決喜歡的組合,教師從課堂中進行觀察評量。
- 05造型台燈
1. 討論之後將上節課設計好的雷雕的木塊,粘貼固定於教師設計好的幾種造型台燈裏。 2. 互相討論花紋大小適否適宜。 3. 是否需要修改花磚設計。 4. 花紋的線條是否太細太粗影響整體。
- 06剪紙與木窗花的邂逅
1. 將剪紙鑲鉗於木頭鏤空處。讓藝術棉紙與花磚木頭兩種材質重新組合在一起。 2. 讓紙與穿透的木雕(同一花樣)同時呈現虛實交錯,主客互易的感覺。 3. 討論兩種材質以及花紋設計的搭配是否適當,並重新調整配色、比例大小,圖案構成。(視情況延伸課堂節數) 4. 學生最後將分組展示成果並口說報告。 評鑑方式:需達成四個面向。 一、作品發想(20%) 是否能夠充份聯結生活環境與自身故事? 二、美感原則(30%) 是否能於試驗中體會反覆、漸層、對稱、對比、律動、統一等原則? 三、材質融合(20%) 是否能在試驗中發現顏色與材質比例上的不同做出洽當的判斷與執行? 四、表現態度(30%) 是否能夠積極付出耐心並勇於嘗試錯誤並改進? 評鑑等第分為優、良、可、待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