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教師引用安妮新聞2020/3/10第11版之「卡邦殼」與美感教育課程實驗「美」的思維與行動學習,讓學生實施手作課程,將「美」化為具體的經驗、行動與學習。
綜合領域:藉由形線幫助學生掌握空間運動的感覺,有時我們用腳畫或走出形線,或者用頭、肩膀的運動來畫這些線條,使學生能夠有感覺的進入抽象文字的書寫,未來能用手繪幾何圖形,與幾何數學做結合。
藝術領域:以柔軟、溫暖的毛線與竹子結合編織線條與形狀,其重複性令學生感受到內在的韻律和諧,以及色彩搭配的對比性或漸層協調感。
課程目標
- 透過創作,學生能認識材料的材質特性,能專注觀察老師的示範步驟,並思考不同材質 如何結合的方法,並寫下操作筆記。
- 透過理解,學生能認識配色並思考作品的色彩呈現為強烈的對比配色,或和諧的漸層色調,實際操作編織並發現操作的困難與問題為何,小組討論如何解決問題。
- 透過觀察,提升材質的變化性,設計有創意的編織作品,並加以發表說明。
教師課後省思
學生閱讀過程中,很享受安妮新聞帶來的眼界,他們的小日記裡面,不約而同的紛紛寫下拿到安妮新聞的興奮還有閱讀的樂趣。手作的過程,也感受到親手做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