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聯想趣 | 美感教育

魔幻聯想趣

課程資訊
  • 學校:臺北市信義區信義國民小學
  • 教師:惲大宗
  • 課堂:國語、數學、藝術
Read More

課程簡介

  • 401班的學生展開了一場精彩的拼貼創作之旅。本課程延續藝術課《魔幻聯想趣》主題,搭配《安妮新聞》第16期藝術專題,讓學生透過剪貼、組合與創意聯想,完成一幅幅充滿想像力的超現實主義作品。
  • 第一堂課以「魔幻拼貼世界」為主題,學生運用報紙、雜誌素材,自由發想場景與角色組合,例如:手變成大象的鼻子、飛舞的嘴唇、會走路的時鐘等。過程中,他們不只學會了剪貼技巧,也學習如何運用視覺元素表達自己天馬行空的想法。
  • 第二堂課進一步引導學生發展個人風格,完成一幅完整畫面。透過創作與同儕分享,孩子們的想像力與觀察力在實作中被充分激發。每件作品都像是一場奇幻旅程,充滿創意、驚喜與趣味。

課程目標

  • 理解超現實主義藝術的特徵與精神。
  • 學習圖像拼貼技法與媒材運用。
  • 培養觀察力與聯想能力,展現個人創意。
  • 完成一件主題明確、畫面構成完整的拼貼作品。
  • 練習口語表達,介紹自己的創作理念。

教師課後省思

✅ 問題一:學生缺乏拼貼構圖的概念,容易剪得太零散、畫面失焦

對策:

課前以簡報或實體引導,介紹常見構圖法(如中央構圖、對角構圖、故事敘事構圖等)。

提供「主題發想小卡」幫助學生釐清拼貼的故事方向,如「這是誰?在哪裡?要做什麼?」。

✅ 問題二:學生專注力不足或過度仰賴他人想法

對策:

分配任務角色,如「圖像挑選員」、「構圖規劃員」、「故事記錄員」,讓每個人都在團隊中有參與感。

教師巡堂時可引導學生從個人生活經驗出發,例如:「你最想創造一個什麼樣的世界?」激發個人化思考。

✅ 問題三:素材準備不夠豐富、難以支援多元想像

對策:

教師可預先準備分類好的素材包(人物、動物、建築、自然、機械等)。

鼓勵學生家中蒐集廣告單、過期月曆或舊雜誌,也能融入資源回收與環境教育意義。

✅ 問題四:剪貼技巧差異大,影響創作完成度

對策:

教學前示範「留邊剪裁法」、「細部轉角剪法」,並練習簡單剪貼任務。教師協助技巧較弱的學生以粗剪+補畫的方式完成作品,強調創意不必完美。

未來教學規劃建議

🌱 課程深化與延伸活動

  • 延伸單元設計:結合數位工具進行數位拼貼或合成畫,如使用Canva或簡易美編App。
  • 跨域整合教學:與語文課搭配,進行拼貼故事的創作與口語發表;或結合社會領域,拼貼自己的「夢想城市」或「未來職業」。
  • 實體展出:將學生作品佈置成班級或學校藝廊,提升孩子的成就感與家長的參與度。
  • 藝術欣賞融入:介紹更多拼貼藝術家(如漢娜.赫希、馬克.夏卡爾、達利、洪易),引導學生建立多元審美觀。

🌟 教學模組推廣建議

  • 製作模組式教案(含範例、學生作品、素材來源、教學引導語),方便其他老師複製教學。
  • 舉辦工作坊分享教學經驗,鼓勵藝術老師、導師也能嘗試引導此類創作活動。

結合SDGs主題:以「拼貼再造」為理念,將回收素材轉化為藝術,呼應永續發展目標(如目標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

惲大宗
臺北市信義區信義國民小學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