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教師以「藝術感受力」為課程開端,設計引導活動喚醒學生的五感,讓孩子依序以眼睛觀察、耳朵聆聽、鼻子嗅聞、嘴巴品嚐、雙手觸摸,體驗生活中各種感官刺激,開啟藝術創作的靈感來源。接著介紹拼貼藝術,從畢卡索的經典作品切入,延伸至當代拼貼藝術家詹雨樹的創作風格,並引導學生欣賞《安妮新聞報》的藝術封面設計,理解拼貼藝術如何傳遞情感與訊息。在感官體驗與藝術欣賞的基礎上,學生開始創作屬於自己的「超現實心靈療癒拼貼作品」,將內心感受具象化,完成後再為作品賦予一句具啟發性的名言,使創作更具個人深度與象徵意涵。最後,將學生的作品彙整並設計為一件大型的裝置藝術,公開展示於校園中,讓親師生一同感受學生真摯的藝術表達與心靈探索,營造出充滿美感與情感共鳴的學習氛圍。
課程目標
- 學生能認識不同形式的創作方式。
- 學生能透過拼貼過程中,逐漸沉澱自己,看見深處的心靈感受。
- 學生互相欣賞他人的作品,感受來自同一份報紙的元素,產出不同創作的奇妙。
教師課後省思
學生回饋單獨用眼(視覺)、耳(聽覺)、鼻(嗅覺)、口(味覺)、手(觸覺)的活動令他印象深刻,因為單獨使用其中一個感官去感受,沒有想到居然會有這麼大的差異,這是平常不會去注意到的。也因此在創作時,學生可以靜下心來描繪封面上的圖案,在描繪、著色的過程中,逐漸發現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再透過給予一句名言,讓欣賞者可以更加瞭解自己的感受,透過作品,傳達作者的心境。而「超現實」則是幫助孩子打破既定框架,不受拘束的開心創作,對於學生而言,是多麼的自由、享受。
未來,進行此課程時,可以邀請家長提供孩子小時候的照片、聲音,來讓班上同學猜猜看是哪位同學,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小時候與長大之後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