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延續學生先前水彩靜物畫的學習,我設計本課程,從「視覺美感」延伸至「媒體設計與職涯探索」,透過《安妮新聞》第五期〈如何成為創意工作者〉作為引導素材,結合「九宮格提問策略」與版面構成分析,幫助學生理解報紙設計中的視覺構成要素(如整齊、統一、順序、重點與留白),進而思考不同工作與設計之間的關聯。
在活動中,學生從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報紙頁面出發,分析感受與設計邏輯,最後依據所學重新設計校刊封面,並連結自身興趣思考未來職涯路徑。此活動不僅深化學生對美感的理解,也培養他們的觀察力、批判性思考與自我探索能力。
課程目標
- 理解視覺構成要素(整齊、統一、順序、重點、留白)
- 學習如何分析與設計版面排版
- 增進美感與媒體識讀能力
- 連結個人興趣與未來職涯探索
- 培養提問、分析與創作表達的能力
教師課後省思
遇到的問題與對策:
- 一開始的教學內容選材用「職涯介紹」以及建築師「柯比意」認識,但在第一個授課班級七年級來說可能太困難,或設計太少活動。學生反應不佳,也很難進入課堂狀況。
- 後來八年級班著重本期報紙擴增實境的功能,雖然用起來很炫而且加上平板工具,也增加課堂變化,但又覺得這個內容和操作比較淺,當下覺得絢麗之後就沒了。
- 最後九年級班決定調整聚焦「職涯介紹」,搭配「求職網找工作」活動,站在老師設計課程的角度來說是好很多,不過因為安排的時間在他們會考後,因此實際上學生其實比起認真上課,更想滑平板玩桌遊,所以還是有進行的難度。
未來教學規劃:
- 依年級調整課程深度與主題切入點:七年級學生對職涯與設計概念尚缺經驗,未來初次導入建議以「圖像閱讀」與「生活中的美感觀察」為起點,再逐步導入職業介紹;柯比意等專業設計師內容可保留至八、九年級實施。
- 提升操作活動的思考延伸:八年級使用擴增實境和平板操作能提升課堂趣味性,但應加入反思與討論,例如讓學生分析AR內容的構成、用途與設計邏輯,避免僅停留在炫目操作。
- 結合真實任務與適切時機安排:九年級課程雖有結構與設計感,但若安排在會考後,學生動機下降,應改於上學期實施,或搭配更具吸引力的任務導向,如模擬求職、製作個人職涯小誌等具成果產出的活動。
- 整體策略建議:未來可採「核心結構固定、活動難度彈性調整」策略,依學生年級與學習狀況,調整主題深淺與表現任務。例如七年級重觀察與構成、八年級加強分析與媒體應用、九年級進入職涯探索與自我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