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劇場的對話 | 美感教育

開啟劇場的對話

課程資訊
  • 學校:臺北市立誠正國中
  • 教師:曾健益
  • 課堂:表演藝術
Read More

課程簡介

本課程活動根據文本中探討自我概念形成與角色多樣性的內容,結合戲劇教育設計互動情境。活動中,學生將透過角色扮演、即興演出等表現方式,發掘個人特質,模擬自我於不同情境下的展現,同時傾聽他人意見與反饋,培養同理心與社會關懷。藉由探討小凱等案例,學生能認識瞭解戲劇教育的概念,更能學會克服困難,最終編織出屬於自己的獨特自我概念。

課程目標

  1. 能瞭解何謂戲劇教育(DIE)。
  2. 能學習同理自己和他人。
  3. 能懂得傾聽和尊重他人想法。
  4. 能強化學生在面對困難時,能夠思考如何以行動克服困難的能力。

教師課後省思

本次課程以探討自我概念與多元角色表現為主軸,透過應用戲劇的方式讓學生在互動中探索自我,整體教學氣氛活躍,學生能夠積極表現與分享各自的生活經驗。然而,在課程中也出現了一些需要檢視與改進的問題。

問題與對策:

1. 學生創作意願參差不齊:
部分學生在創作小品時表現出猶豫與不敢嘗試的情緒,可能因為對戲劇表現形式不夠自信或對自我概念的認識較為模糊。

  • 對策: 未來可在課程前安排更多戲劇遊戲與暖場活動,降低學生心理壓力,並透過模範示範增加學生信心;同時引導學生分享個人經驗,讓其互相啟發與鼓勵。

2. 角色互動的引導不足:
在小組合作與角色扮演過程中,部分小組因缺乏溝通與協調,導致表演呈現較為零散,未能完整呈現自我多面向的概念。

  • 對策: 教師在活動中應更多巡迴指導,提供適時回饋,並在課前建立明確的小組角色分工機制,鼓勵學生在討論中清楚規劃劇情及角色關係。

3. 對自我概念的深層理解不足:
經過了此次課程,部分學生仍對於自我概念的認知僅停留在表面,對於如何從他人反饋中進行自我反思與成長的理解不夠深入。

  • 對策: 未來可增加更具體化與分層次的反思引導、視覺化工具,更有效地幫助學生從他人回饋中挖掘出更豐富的自我認知,推動自我成長深入化。

 

未來可能教學規劃:

  1. 課程內容深化:
    計畫引入更多關於自我認識與多重角色發展的理論支持,並藉由範例影片或名人訪談,增進學生對自我概念內涵的理解,讓理論與實踐有更有機的結合。
  2. 教學方法多元化:
    除了戲劇與角色扮演,將加入視覺藝術、數位敘事等跨領域活動,讓學生能夠從多角度、不同媒介來探討與展現自我,進一步強化創意思維與情感表達能力。
  3. 評量方式調整:
    除了傳統的表演評量,未來會設計學生自評與同儕評鑑機制,藉由多元回饋,使學生能夠在反思中找出自身優勢與成長空間,形成正向學習循環。
  4. 課程推廣與跨科合作:
    探索與語文、社會等科目的跨領域合作,以期擴大課程影響,讓更多學生體驗在全球化與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認識並塑造獨特自我。

總結,本次課程在啟發學生探討自我概念方面成效顯著,但在創作與合作環節仍有進步空間。透過持續的反思與調整,期望未來能夠打造更具包容性、啟發性與創意性的課程,作為推廣現代戲劇教育與自我成長的重要參考。

曾健益
臺北市立誠正國中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