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的N次方:定義自我,創造可能的人生 | 美感教育

選擇的N次方:定義自我,創造可能的人生

課程資訊
  • 學校:高雄市楠梓區楠陽國民小學
  • 教師:簡正一
  • 課堂:綜合課
Read More

課程簡介

生活中到處都是選擇,有時候真的好難決定,讓你覺得很煩嗎?

別擔心!這堂課就要教你,把「做選擇」變成你的超能力!

我們會像玩遊戲闖關一樣,完成三項任務:

第一堂課:解構選擇-為何困難,如何面對?

我們會一起找出為什麼常常「選不出來」,讓你不再害怕做決定。

第二堂課:探索可能-每個選擇都是價值的展現

你會發現,你選的每一樣東西,都像一張藏寶圖,能看出你最在乎什麼,和你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第三堂課:創造你的#-用選擇定義自己,連結世界

我們要學習怎麼用每一個選擇,自信地告訴大家「這就是我!」,走出自己的路。

課程目標

認識自己:說出自己在做選擇時,心裡可能會出現的「小魔鬼」(例如:害怕選錯、什麼都想要)。

輕鬆決定:學習放下「一定要選到最好」的想法,練習做出「現在最適合我」的決定。

發現優點:體會到每一個小小的選擇,都是在表現「我是誰」,並從中找到自己的特別之處。 .

創造個人#:能用三個「#關鍵字」來介紹自己的個性和夢想。

教師課後省思

遭遇的挑戰與應對策略

問題一:第一堂課概念較抽象,部分孩子難以進入狀況。

狀況描述:第一堂課探討「選擇的心理機制」,對六年級孩子來說略顯枯燥。有少數孩子在初期顯得興趣缺缺,認為與自己無關。

應對策略:

已執行:立即增加更多生活化案例,如「選扭蛋」或「決定週末去哪玩」,將抽象的心理學概念轉化為具體情境。

未來建議:將第一堂課的講述時間縮短,改為「情境小劇場」的活動,讓孩子直接「演」出選擇的困難,從體驗中學習。

問題二:小組討論時,發言者集中於少數勇於表達的孩子。

狀況描述:部分較內向或害羞的孩子,在團體中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成為被動的聆聽者。

應對策略:

已執行:導入「分享小棒」,拿到棒子的同學才能發言,確保機會均等。並在小組分享前,增加「兩人悄悄話」時間,讓他們先與一位同學練習表達,建立信心。

未來建議:在分組時可以設計「角色卡」,如「點子王」、「紀錄員」、「提問手」、「發表人」,讓每位孩子在團隊中都有明確的任務。

簡正一
高雄市立楠梓區楠陽國民小學教師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