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AI 科技發展日益漸增,運算能力與DATA運算超乎預期,人們該如何保有獨特的主體性?我們對科技的需求仰賴愈來愈大,主體的感官又是個人用以面對世界的介面,本課程預期透過藝術家生命的探索,介紹人類世時代下,超自然雕塑的形象語言。學生在自我的攝影、顯影、明度影響景深、淺浮雕雕塑中,重新審視並反省,在科技影響之下人類的主體性,該何去何從?本課程以「超自我淺雕塑」應用攝影記述臉孔模樣,複合媒材藍曬圖像,油土淺雕塑創作為目標方式,發揮藝術作為語言的作用,表達青春時期身處龍潭求學的階段,對於環境及生命的尊重與關懷,從自我出發,籌措出認知學習樣貌,「美術X美感X生命教育」的探索並捏塑,影像構圖的形式:色相明度、漸層、對比、比例;淺雕塑的美感觀察著重:質感、比例、油土結構、平衡、對稱,期待學生能呈現與環境感知、社會關懷與自我對話的情感經驗。

美感預期成果

  1. 生命教育核心目標:自我理解、環境的觀察、攝影紀錄。
  2. 影像構圖的形式:漸層、對比、韻律。
  3. 雕塑的美感觀察著重:比例、平衡、對稱。
  4. 體驗雕塑立體建構,學習複製與翻模之技法,感受油土材質的觸覺,冷、暖、硬、滑、粗
    糙等特性,掌握立體造型的表現力。
  5. 學生思考探索的歷程,透過分享、觀摩討論,讓學生建構屬於自己的美意識。
  6. 設立評分基準美感評量方式:採實作評量、動態評量、真實評量、檔案評量等方式進行,以
    呈現學生多元的學習表現。

教師課後省思

課程計劃初期以「超⾃我淺雕塑」應⽤攝影記述臉孔模樣,拍攝⾃我肖像及家⼈肖像,並且使⽤複合媒材藍曬圖像,顯影影像的明度變化,藉以觀察⾊階⾼低。然⽽在操作課程過程中,⼿機拍攝的藍曬影像,需要印刷輸出後再印製在透明賽璐璐⽚上,操作往返的時間及考慮印刷機影⽤,調整課程計劃,學⽣以⼿繪點描⽅式,理解明度⾊階,學⽣在點描過程發現,聚散的點引起的明度變化,甚⾄影響即將施作的油⼟⾼低差判斷,此思考的轉折,使淺雕塑創作發揮藝術作為語⾔,衍⽣觀察思考的作⽤。
⿈⼟⽔:「台灣是充滿了天賜之美的地上樂⼟。⼀旦鄉⼈們張開眼睛,⾃由地發揮年輕⼈的意氣的時刻來臨時,毫無疑問地必然會在此地產⽣偉⼤的藝術家。我們⼀⾯期待此刻,同時也努⼒修養⾃⼰,為促進藝術發展⽽勇敢地、⼤聲叱喊故鄉的⼈們,應覺醒不再懶怠。」透過油⼟雕塑,規範學⽣⽤⼼完成作品,留下完整拍攝紀錄。愛惜使⽤的⼯具,⼯具它將幫助成⻑,請且成為更好的⼈。建⽴良好的計畫,以便在期限內能完成。此次亦研擬課程評分規準:1.學習態度2.研究照⽚3.觀察⼒4.輪廓雕刻5.⽐例6.肌理細節7.結構邏輯8.質感紋理,等8 項。從臺灣美術史前輩藝術家⿈⼟⽔雕塑精神的學習,⾄肖像臉部拍攝、家⼈肖像拍攝,思考⾃我及家⼈臉孔的觀察記錄:發現什麼特徵?點描繪畫的觀察:深淺、明暗、⾼低、疏密、⼤⼩等精準繪圖,雕塑⼯具的認識、探索、運⽤; 油⼟雕塑質感探索:表現⼈物情緒、⽐例及相貌特徵專注於回溯:學⽣⾃我的成⻑及改變,期待持續發酵,看⾒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