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從觀察校園素材與校園中資源再利用材開始,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植物表面的素材與日常生活人工物件的表面素材,使用一種日常的物件,轉印到10*10的方形紙張上,讓學生討論,這些素材分別出現哪些轉印的痕跡,排列歸納出一些素材的帶給學生的感覺,依據一種順序(例如從粗到細)進行發表。進行質感書腰設計,以自己閱讀範圍的書籍,尋找書中的三個句子,進行質感的分析與詮釋,包含材料的感覺書寫,並製作質感片,練習質感的再造。製作書腰,質感美感帶入構成美。

美感預期成果

  1. 能力解質感構面的美感。
  2. 能理解質感的個人情感與文化意象。
  3. 能參與藝術活動,增進美感知能。

 

教師課後省思

初次接觸色彩與比例的學生,挑戰兩張平面的實物凸版版畫的材料,高高低低的實際物品如何將材料放到同一的水平,產生挑戰,不同的質感是不是可以印出清楚,體驗材料的質感與顆粒的粗細用在適當到位置上。產生真實觸感、視覺觸感的體驗。在日常生活當中觸感除了有生活的記憶之外。也產生很多功能性的作用如摩擦力。找到「」物品做為「」應用在當中是很有趣的事情。

採取文學書寫語句產生的感受與質感的感受應對,讓學生找到兩個部分的體驗,一個是體感的,一個是感覺再現的方式。進行這個部分的課程實踐,需要設置材料分門別類的選項,提拱足夠的材料種類,可以使用學校的環境材料,像是棕梠葉、果實、土、小石頭。

提要設計關鍵需要告知,要在物件高度不能超過0.3公分,已讓學生對於材料的處理,知道要進行篩選,並且應用已經會的美感原則,了解視覺也是會產生觸感,製作的時候,進行材料沒有考慮到色彩的分配,或者選擇材料的時候,只是因為文字有所影響,像是血液,就只會想到紅色,質感的部分就會不見。要跟學生討論他們所寫的設計單,材料的選擇,應該要跟感受會產生接觸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