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生活在充分運用科技的今日,機器、手機、軟體 APP 推陳出新,就像被科技資訊追著跑似的。希望透過美感教育-質感構面的提醒,回到較原始的狀態,重新找尋生活中隨處可見的 質 感美。 每日必經的街道、身穿的衣物、依靠的窗櫺...等,都有它不同質感呈現的方式,只是太過日常而容易被遺忘。質感是視覺、觸覺及記憶經驗的總和,本課程透過蒐集質感元素,運用實物版畫技法,將質感肌理做出視覺平面的呈現,並將質感紋理轉化為內在情緒、感受, 然後運用文字表達出來。 希望學生嘗試回到原始狀態,透過雙手與泥土的接觸,思考找尋任何捏 塑、壓印...等物理方式而成質感肌理的樣貌,親身經驗質感生成的過程。

美感預期成果

  1. 能觀察感受到生活中的質感元素
  2. 了解視覺經驗及觸覺經驗對質感的影響
  3. 能欣賞質感肌理對物件產生的質感美
  4. 能感受質感的不同所帶來不同的內在感受
  5. 感知質感後能反思自身環境中生活器物的合宜性

教師課後省思

今年採用的課程是公告的教學示例,在執行過程中有許多地方須根據學校狀況因地制宜來做調整,由於欠缺燒陶的設備以及合作單位,因此,為了讓學生得以快 速體驗紋理質感的效果,捨棄陶土而採用木屑製作的檜木土,除了增添學生在捏製紋理的手感體驗之外,也讓學生得以觀察材質本身的特性。

此次進行美感課程時感受特別深刻,現代的學生身處 3C 時代,較諸以往的學生,視覺體驗確實來得豐 富,然而,對於觸感的體驗相對貧乏,在感受的聯想與描述時特別可以看出學生在 質感美感領域的陌生,在課程前端的引導,帶領學生到學校和社區蒐集紋理,許多 學生對材質紋理的敏感度不高,曾問過學生為何不覺得某些材質的紋理是可以採 集,許多學生回答沒碰觸過這些材質,或者平常只是看過不曾深入觀察,觸覺經驗 的丟失狀況令人擔憂,也因為沒有這些觸覺經驗的基礎,延伸談對於紋理的感受, 進而欣賞質感美感,都很困難,因此,自己曾在認真思考在新一期為了課程建置實 質紋理資料庫的可能性與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