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派?狗派?/性別刻板印象/安全距離—騷擾不騷擾 | 美感教育

課程資訊
  • 學校:雲林縣立建國國民中學
  • 教師:吳育寧
  • 課堂:公民
Read More

課程簡介

  1. 以公民課程『 民主社會中的公共意見 』提到的十二夜安樂死的議題融入教學,用「 尊重、包容、友善 」態度愛護動物,結合安妮新聞文章以教學策略進行案例討論。
  2. 以公民課程『 社會中的公平正義 』提到的性別刻板印象來思考,討論日常生活中常常接受到的觀念,尤其是家庭角色及職業選擇等,進行生活檢視和自我覺察性別刻板印象,結合期刊和玫瑰少年葉永鋕的事件,引導學生關注性別平權的重要性,透過分享討論,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3. 透過公民課程『 人權與人性尊嚴 』提到的性騷擾事件,討論身體的自主權,進而說明性騷擾行為有哪些及求助方式。

課程目標

  1. 藉由《 安妮新聞 》感受美感閱讀經驗。
  2. 學生閱讀後繪畫,開展探索與想像的空間、自我想法的創作。
  3. 學習尊重生命,懂得愛護生命,學習以同理心看待動物。
  4. 藉由讀報進而了解國內外社會變遷對家庭與女性的影響。
  5. 能夠覺察日常生活中隱含的刻板印象,並瞭解家庭分工與職業選擇不應受性別的限制。
  6. 透過觀察,發現生活中隱藏的性別刻板印象。
  7. 學習探索自我並且瞭解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進而學習看見自己、成為自己。
  8. 能夠尊重、同理他人感受,能了解「 性別平權 」。
  9. 能夠分辨性騷擾與性侵害的差異,明白生活中與他人相處的界線。
  10. 懂得自我保護,為自己發聲,瞭解相關應對措施,提升性別意識。

教師課後省思

因公民課時間比較趕,所以討論比較壓縮,也比較沒有時間讓他們充足準備,且分組討論時可能會導致有些學生沒有分配到工作,所以需要教師在旁協助,實際操作上如果再多規劃一節課,教學效果會更好。

國一生面對性騷擾議題能以同理心的話語回應,透過對話反思、對於不同的行為有更明確的認知,瞭解界線所在,也能在課堂後與教師分享會期望未來大眾更重視性騷擾議題,也能夠懂得保護自己並協助身邊有需要的人。

藉由公民課所上的議題再加以延伸,讓學生從公平與正義中發想,並進一步將生存的權利開展到萬物,啟發萬物平權的思維,學生都能了解萬物皆平等的觀念。

吳育寧
雲林縣立建國國民中學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