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課程設計延續七年級及八年級上學期美感課程的「色彩」、「質感」「構成」構面基礎,以「比例」為教學核心主軸,從動物立體造形的結構比例進行思考,並將動物塑形做不同比例大小的模型,透過形體大小的對照分析,思考判斷適當的比例美感。
延續前幾個學期美感課程讓七年級的學生對於校園動物、昆蟲的探索,並將環境、動物轉化為質感體驗以及平面構成設計的經驗。本課程以動物造型為出發點,利用立體素材讓學生捏塑初步同大小比例的相同動物,透過教學活動引導從比例的美感探索適合的大小,並思考分析動物、昆蟲的結構比例如何讓大家形成對於比例大小的既定印象,以及如何可能延伸轉化為適當比例美感的藝術雕塑品。
課程題材持續延伸學生對於動物昆蟲的概念,並利用比例的美感元素作為將生物結構轉化設計成造型雕塑的機制。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夠透過對生活周遭物品的觀察、探索,體驗比例的美感經驗。
  2. 經由對於昆蟲的觀察,轉化為立體雕塑作品的學習經驗。
  3. 透過改變昆蟲構造比例延伸發展,呈現不同比例的視覺體驗。
  4. 探索比例對於生活中經驗的影響,並思考美感的呈現方式。

教師課後省思

  1. 學生對於物品比例大小的改變很難從藝術品或圖片上感受到,反而因為停課課程調整,以學生身邊可以獲得的物品去改變比例,再加上想像,學生反而能將比例的與個人的感受做比較細緻的連結。
  2. 線上教學有些技法方面細節的要求較難達成,學生呈現的繪畫作品也比較潦草,但是部分學生反而可以利用電腦完成作業,增加自己作品的精準度。
  3. 原本規劃上學期浮雕刻印章的練習,可以延伸作為下學期立體雕塑作品的基礎,第一週課程引導結束後,第二週及改為線上教學,雖然仍於停課後調整課程完成美感比例的教學,但課程的完整度有受到遠距學習的影響,待下學期復課後再補充彙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