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 第一節課:翰林版八下第一課第二首詩,余光中控訴一根菸囪
- 第二節課:余光中控訴一根菸囪, 文本探討
- 第三節課 :安妮日報第七期
(1 )封面觀察
(2) 作文切入 - 安妮日報第七期:延續上節, 作文切入
課程目標
- 了解余光中對所居城市的關懷
- 能觀察了解不同居住城市的特點 與自己所在地的比較
- 能關切並反思環境保護的重要
- 改變從我做起,作文議題討論
教師課後省思
這屆學生第一次接觸安妮新聞,學生第一眼的反應是印刷非常的精美,顏色豐富,會吸引同學想要翻閱的心, 調查同學的閱讀狀況,平日甚少翻閱報紙,所以老師先引導同學比較安妮新聞與一班報紙的差異,再回到 VOL.07 來施作 。因為是國文老師,對於色彩搭配引導的能力較不足,在操作上就以作文題材與寫作來入手。
安妮新聞的豐富主題,很容易帶動學生的氣氛,討論熱絡,還能舉自家例子舉證,但限於課程進度,無法花更多的時間做更延伸的真實人物影片觀賞,甚是可惜。
恐龍博物館的尋找垃圾,同學提出不只 10 個需要尋找的隱藏圖案為垃圾,還提出畫面中其他的物品也是垃圾,並闡述如此說明的理由,跳脫既成框架,是上課時的一大驚喜。
延伸:寶特瓶蓋學校詩版面,結合 SDGs 議題,在閱讀教室窗戶作展示,盡可能的擴充報紙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