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自我,探索未來 | 美感教育

認識自我,探索未來

課程資訊
  • 學校: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
  • 教師:林孟柔
  • 課堂:國文
Read More

課程簡介

本次課程結合國文科課內選文張愛玲〈天才夢〉,希望藉此引導學生探索自我,瞭解個人興趣、天賦,並進一步思索未來,嘗試建構屬於自己的未來圖像。課程分為三大環節:首先是「認識已知與未知的自己」,運用「周哈里窗」引導學生整理個人及他人對自身的觀察,重新審視、認識自己的特質。其次是「探索自己的天賦」,引導學生由個人感興趣的事物、仰慕的典範人物切入,進一步思考自己的天賦是什麼。最後是「想像中的未來」,請學生運用圖畫呈現自身對未來的想像,藉此引導其思考個人對未來的期待與規劃。高一正是學生嘗試各種事物、探索個人興趣及志向的關鍵時刻,又適逢課內選文論及「自我覺察及接納」的概念,因此以此一課程作為國文科課程的延伸學習,希望藉由此一延伸課程,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認識、瞭解自己。

課程目標

  1. 十九項議題之學習目標:生涯規劃教育
    了解個人特質、興趣與工作環境;養成生涯規劃知能;發展洞察趨勢的敏感度與應變的行動力。
  2. 語文領域國語文學習表現

(1)閱讀:

5-Ⅳ-3 理解各類文本內容、形式和寫作特色。
5-Ⅳ-5 大量閱讀多元文本,理解議題內涵及其與個人生活、社會結構的關聯性。

(2)寫作:
6-Ⅴ-6 觀摩跨文本、跨文類、跨文化作品,學習多元類型的創作。

教師課後省思

  1. 閱讀內容包含許多不同職業的介紹,可運用相關材料引導學生進行職涯探索
    本次教學活動礙於課程時間不足,無法帶領學生閱讀安妮新聞的所有內容,其實其他閱讀材料也頗能與「認識自我,探索未來」的主題相結合,如:06-07頁的「夢想公寓」以及10頁的「實際在夢想這條路上──職場工作人的心聲」,都可以引導學生探索不同職業的工作內容,幫助學生認識多元的職涯發展,開拓未來的不同可能性。
  2. 可於課程中加入資訊查詢環節,鼓勵學生自行查詢各種職業相關資訊,並進行分享
    閱讀內容提及多種職業,然而因為篇幅有限,無法將所有職業的詳細資訊一一列出,或許可以將此設計為學習活動或課後作業,要求學生自行查詢相關職業的各類資訊,包含:工作內容、行業入門途徑、學歷及證照需求等等。透過學生親身查詢資訊,或許可以幫助其對相關職業產生更加深入、具體的瞭解。
  3. 小組人數可再增加,增進不同意見的交流
    本次教學活動因為考量「周哈里窗」的操作可能需要學生尋找關係親近的同學,所以安排學生兩兩一組進行學習活動,然而兩人一組所能得到的意見畢竟有限,或許可以考慮安排四至六人一組,藉此促進不同意見的交流。尤其是「對於未來的想像」,多人交換意見,分享彼此的未來圖像,或許能夠幫助學生建構更加具體的想像。
林孟柔
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