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一、生態環境SOS:使用平板查詢台灣百年歷史地圖(Google地球網路版),了解家鄉的地景變化;共讀煙囪的故事,探討家鄉的美麗與哀愁。
二、預約一座未來森林:透過閱讀《西雅圖宣言》和《種樹的詩人》激發學生愛鄉情壞,再透過閱讀安妮新聞V13.看不見的城市(P8專訪美術設計郭志達──用空間布景玩一個「說故事」的遊戲)和郭雪湖《南街殷賑》畫作,帶著學生從藝術家的視角看自己的家鄉。
三、愛地球Do Our Best:師生實地踏查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了解城市美學;最後再透過藝術創作,讓學生動手實作畫家鄉。
課程目標
- 結合部定課程綜合活動,了解友善環境與永續發展的精神。
- 透過實地踏查,欣賞城市建築美學。
- 引導學生從在地環境、國際視野等多元角度,重新看待環境與人類的關係。
教師課後省思
- 未來時間若足夠,會加強學生參與和互動:在課程中,設計更多的小組活動、討論和互動環節,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和分享自己的觀點,以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和合作能力。
- 強化與科學知識的結合:藝術愛地球課程可以更深入地融合科學知識,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環境問題的科學原理和解決方法。
- 增加實踐環節:除了藝術創作和表達,考慮在課程中增加實際行動的部分。例如,組織學生參與社區清潔活動或植樹活動,讓他們能夠實際感受到保護地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