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生活中遇到挫折時,感覺和情緒往往很糟,不佳的回應行為常會引發更多不愉快、紛爭或是衝突,導致挫折感更重,於是指責他人的不是、或更氣自己,失去信心,而形成負向循環。尤其國小階段學生的後設認知發展較晚,面對衝突、挫折通常只能感受到情緒不佳,卻較無機會深入了解自己情緒背後的緣由,搞不清楚自己為何「老是」這樣…,於是總陷入困境而漸漸失去自信與可以改變的機會。
透過心理學家薩提爾的冰山理論(Satir model)幫助孩子們探尋在行為與情緒的冰山底下,自我對於挫折的感受、對自我的觀點與期待、渴望,進而有意識地轉化和選擇,促進改變的可能,而不是受陷在自責泥淖中,加重了「無能為力」、「沒有辦法」、「我就是這樣」等負面的對白。透過冰山工具的自我探討,調整思考和正向觀點,對自己有適合的期待,支持與接納自我。
課程目標
1.覺察自己在挫折中的情緒、感受、想法與自我觀點。
2.選擇適當的思考模式與合理的自我期待,正向看待挫折。
3.理解和接納每個人有不同的優勢與弱點,重新訂定個人的目標。
4.透過剪貼技法,進行讀報剪貼創作。能正確使用工具與技法傳達出視覺意象,並能與同儕分享。
教師課後省思
本期報紙內容對三年級學生來說程度偏難,需要教師進行閱讀引導。擷取文章重點問題,安排學生分組探討發表。
冰山理論的探索,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衝突事件,釐清行為、感受、感受的感受、觀點、期待、渴望和自我實現。中年級的孩子能做到覺察自我感受已經是很不容易,要引導其探討自己有哪些限制性觀點以及自己內心的渴望較為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