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現代學生每天生活緊湊,如何將生活空間物件與時間調整成有序的構成,可讓每天活得更自在與舒適,本次實驗課程想從學校書包規劃為前導練習課程,練習用自己為設計出發點取捨設計空間的使用找出主從關係加速取用物件的時間,接下來從觀察自己的時間找出每天使用時間的區塊與記事內容的關係,從而練習規劃欄位比例與構成方式,完成自己的一頁生活空間手札。

向度分析
  • 美感認知
  • 工具思考
  • 公共關係

美感知能

1.何謂構成?
2.構成之美的條件
3.構成與個人生活的關係
4.構成要素的選擇與主從關係的搭配
5.合於需求的構成思考

美感預期成果

原教案成效分析
優點:
1.書包體驗活動,對於學生了解物件與空間的構成關係是很好的前導作用
2.層板設計使用有助學生理解格線的出現
缺點:
1.層板的設計─拖時太久拖離構成體驗主軸並且使6節不夠使用。
2.一頁記事前置生活觀察、摺紙欄位與便利貼排版,重複同一格線概念費時太久,有些混亂。
策略:
1.保留書包體驗但在使用層板上,直接使用而非設計,這樣可節省1-2節並不致脫離核心主題。
2.一頁紀事部分,原教案在最後製作時個人構成生活中,內容引導稍嫌混亂只能看出主從比例與格線構成穩定的概念,因此想簡化過程,著重在其構成概念的引導,形成頁面空間構成包含的主從順序、穩定與平衡。

教學期待
1.期待完成的作品除了有格線主從的關係外,也有自我的構成樣。
2.節數能調準至6節課。
預期成果
1.書包內容元素構成分類照片。
2.個人書包內部平面規劃圖。
3.我的一頁生活手札空間頁面設計。
4.我的一頁生活手札空間學習單分享。

 

教學觀察與反思

這是我第二次執行這個類似的教案,當初遇到的狀況很多,包括執行時間太長,討論太少,重複性的執行太多等。這次也許是更確定課程核心概念,簡化了執行的狀態,在執行課程上比先前更為順暢。當初修改原教案策略上思考點:
1.保留書包體驗但在使用層板上,直接使用而非設計,這樣可節省1-2節並不致脫離核心主題。
2.一頁紀事部分,原教案在最後製作時個人構成生活中,內容引導稍嫌混亂只能看出主從比例與格線構成穩定的概念,因此想簡化過程,著重在其構成概念引導,形成頁面空間構成包含的主從順序、穩定與平衡。

而本次採取的教學概念─主要將前面書包單元,當作測試與體驗,了解書包內容構成元素與書包構成平衡的關係,進而觀察一日時間使用內容如何影響區塊主從選擇,然後再以摺紙欄位思考畫面中格線區隔的版面設計,最後以色彩安置探討構成版面平衡的狀態。

整體的施行效果比前一次更為聚焦,也較容易掌握課程時間,整體來說是好的修改方式。也更確定我對將來6節課設計掌握更為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