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 聽不見的聲音 | 美感教育

聆聽 聽不見的聲音

課程資訊
  • 學校:南投縣立水里國民中學
  • 教師:呂佩芬
  • 課堂:視覺藝術
Read More

課程簡介

教師介紹心理學家薩提爾「冰山理論」與超現實藝術家達利作品,學生從生活事件中創作自己的冰山圖像。接著閱讀安妮新聞聆聽特刊,學生設想最近一次和家人的衝突事件,以書寫和錄音練習「我訊息」的溝通方式。學生賞析「探索臺灣聲音地圖計畫」,討論「聽」與「聆聽」的差別,並聆聽白噪音、擬聲、ASMR,體驗聽診器傳遞的聲音,從這些過程中,學生發現聆聽能讓自己的心更專心。

以「聆聽 聽不見的聲音」為創作主題,學生尋找校園內存在卻不易被聽見的聲音,現場錄音或模擬的方式錄製。回到教室一邊聆聽自己和同學創作的校園聲音地圖,回想這段探索自己的過程,用粉彩畫出這份觸動。

課程目標

  1. 能理解心理學家薩提爾「冰山理論」並畫出自己的冰山圖。
  2. 能理解溝通的重要並練習「我訊息」。
  3. 能理解自我覺察的重要並在生活中練習。
  4. 能體驗聆聽的重要並錄製「聆聽 聽不見的聲音」完成校園聲音地圖創作。
  5. 能將聆聽所體悟到的心得透過粉彩進行視覺藝術創作。

教師課後省思

國中學生正值青春狂飆期,活潑的孩子總能找到有趣事物玩樂,嫻靜的孩子默默建構自己的城堡,而老師的叨唸、大自然的美好,其實一直都在身邊,等待他們願意去聆聽和發現。安妮新聞聆聽特輯從聲音的角度引導讀者探索世界,不僅有聲音相關的藝術內涵,更提到溝通傳達與靜下向自己對話,而 2023 年末,我們校內突發意外事件,孩子們惶惶不安的喧鬧著,校長與老師們協力引導孩子靜心、釐清、理性與學習觀照自己,在課程中, 能看到孩子們每週的變化,進到教室能放輕動作,請孩子們聆聽時更能進專注自己,與同學能降低音量交談同時注意用詞……。因為安妮新聞包含許多層面,每次上課總能找到相呼應的文章,讓課程層層遞進,為老師準備好豐富的教材,也讓學生有更多閱讀時光和選擇。

當要進行「聆聽 聽不見的聲音」作品時,錄音並不是視覺藝術的範疇,加上錄音器材與軟體操作等等,需要老師多做試驗,而孩子有興趣的主題、能否成功完成錄音、能否帶給孩子充分的體悟、最後能創作出什麼樣的粉彩作品……,老師的角色像是導演兼工作人 員,學生是讀過劇本而臨場發揮的明星演員,無論表現如何都值得掌聲。最後的成品當中,某個小組錄製了掛在自己班上牆壁的時鐘滴答聲,該班多件作品都描述了對時間流逝的感嘆,像是提醒自己不要空渡光陰,或是感受自己的成長或變化,讓我對孩子的感受力與創造力感到驚喜。有許多作品表達了聆聽帶來的心靈平靜,而平靜的心讓孩子能夠在忙 碌壓抑的課業生活中,練習照顧自己和發現身邊細微的美好,正是自我覺察的重要。其他還有被碎葉聲、流水聲、籃球與風聲、腳步聲所感召的作品,以詩詞詠嘆大自然,不枉費經年累積的文學素養!

這次課程還要感謝幕後推手—專任輔導教師孟平老師,共備課時給予很多建議,例如與家人溝通是國中生的每日課題,所以訂為「我訊息」的題目,能順利引導學生練習,同時也在輔導課介紹「溝通三明治」的內容。而課程中有孩子因為分組而有心事,也是輔導老師協助我聽到孩子存在卻聽不見的聲音。感謝提供設備支援的資訊老師和配合錄音的同仁們,共同完成這次有趣的課程。

呂佩芬
南投縣立水里國民中學教師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