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你知道聲音有形狀嗎 在物理界聲學 領域,聲學之父 Ernst Florens Friedrich Chladni嘗
試將視覺可視化 Robert Hooke 用小提琴弓 沿著佈滿麵粉的盤緣拉弓,聲音的形狀頓時躍
然盤中 ,一直到現今,將聲音可視化的藝術推動逐漸蔓延在世界每一個角落 。
聲音是最快速、有效率的 溝通媒介,習慣如此輕鬆就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願意傾聽他
人的心聲、作品的人漸漸減少 為此,希望以音樂為核心,用眼與耳 體驗 視覺與聽覺的交
融 ,將視覺音樂化,將音樂視覺化。
現在教育場域「 生生有 平板」政策,運用 i pad 內建軟體,讓學生在前導活動 ➔ 作品欣
賞 ➔ 數位閱讀後,可以用一手 一板,如同安妮新聞聆聽特刊 音樂家專欄的 P AZZLEMAN
一樣 徜徉在 f inger drumming ,配合美感教育,學生同時也在 f inger p rinting ,在課程裡
體會不同形式的美之後,也產出美給予這個世界。
課程目標
- 能夠說出「聽」與「聆聽」的差別。
- 能抱持尊重與包容的心態,專心聆聽與欣賞各類型作品 。
- 能應用 i pad 內原生軟體進行音樂創作。
- 能夠分享自己的創作,也能尊重、欣賞同儕的作品。
教師課後省思
學生因為接觸過安妮新聞、ipad教學,對於兩者非常熟悉,在帶課程上非常順利,耳機的部分因為學校有英語晨讀點讀筆,所以基本上學生人手一副耳機,也就不需要特地請學生準備。
課程進展上,很想要比較看看紙本閱讀與數位閱讀對於學生閱讀上的差別,有發現學生在兩者上的優缺點:
紙本閱讀
較無法改變偏小的字體
較能有記憶性,能快速找到所需內容
不須依賴網路,但受時空限制
有數量限制,且會有損壞問題
數位閱讀
可以放大字體,更好閱讀
較容易找不到稍早看過的內容
依賴網路,但不受時空限制
若網站瀏覽數量允許,較無數量限制,較無保管問題
學生反應熱烈,對於課程的專注度與互動性皆優,以此課程推展可以讓學生在視覺藝術上與聽覺藝術上有所體驗,是一份孩子在一般正式課程上不太會有的經驗,往後若有教育夥伴有意願嘗試此教案,可以先熟悉一下Garageband的操作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