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配合108課綱藝術領域開設必修美術一周兩節課、以及基本設計一週三堂課讓普通型高中學生選修之加深加廣課程,將基礎美感課程與基本設計原理概念進行設計思考連結.基本設計課程目標乃提供學生學習基本設計元素點、線、面、立體等構成進行美的形式原理、平面構成原理之設計方法與創意的啟發進行創作,將生活中的觀察透過有系統的設計概念進行實質創作過設計觀點創作出的文創商品、進而發現設計的美、及提昇造型表達能力.課程計畫分成三大主軸:藝術、語言、社會主軸。
1 藝術主軸:讓學生由校園景觀到校外(家)的桃園家鄉定點探索,在移動中觀察與創新,進而運用文字音樂與圖像的符號溝通,進行藝文創作包含美感觀察、美感技術、美感概念
- 美感觀察:包含景色採集、攝影圖拍、聲音採集。
- 美感技術|手繪、電腦繪圖、半立體創作。
- 美感概念|基本設計元素點、線、面、立體等構成進行美的形式原理、平面構成原理之設計方法與創意的啟發進行創作。
2 語文主軸:國文進行詩樂、聲景三行詩創作與議題探討,搭配圖像進而書寫新興校園到桃園城中的故事。
3 社會主軸:認識桃園之歷史、地理、觀光、當地之社會探究,例如:新興位於桃園城中區從校園為出發,透過視線移動與耳朵散步走讀桃園東西南北四線古蹟建築、政經、藝文、民主、巷弄、飲食面向,循聲優遊城中,藉由聲音採集、聲景三行詩、圖拍、手繪,書寫城中聲景到城中人的故事來再現城事,讓新興學子更加認識自己的校園、家鄉,傳承且深化對於桃園文化地景的認同與意義,同時手繪校園聲景明信片、地圖等文創商品的產出,皆可用加以運用於學校訓育組校園義賣活動。
課程目標
美感觀察
- 發掘藝術眼線上大師攝影景點採集:空間/校園/環境/都市/建築美學。
- 質感採集之美:利用複寫紙採集質感紋路。
- 聲音採集之美:手機錄音採集當下景色聲音紀錄.
美感技術
- 手繪插畫創作
- 手機影像合成拼貼
- 紙藝拼貼
- 半立體創作
美感概念
- 基本設計元素點、線、面、立體等構成進行美的形式原理
- 平面構成原理之設計方法與創意的啟發進行創作
其他美感目標
- 跨領域整合:藝術、語文、社會探究
- 校園行銷:學校校園義賣活動
教師課後省思
1 遇到的問題與對策
Q1.搜集資料及圖片上缺美感及代表性!
原本是期待學生透過作每日坐校車到學校的這段車窗,搜集桃園地景資料,雖然已經幫學生設定食衣住民育樂各擇1-2兩件,但學生搜集的圖片,美感以及觀察有待加強,常常出現許多太雜亂的景色.或是自行拍照的圖片無明確特色。
Q1.對策
- 帶領學生利用線上、桃園當地雜誌(桃園誌)先進行線上的特色景點探索,桃園特色與景點,包含食在好設計、衣起好品味、住進好創意、旅行好時尚、建築美學進行線上景點採集照片的取景美感構圖、取景角度、視覺焦點、尺寸大小、解析度說明、圖片下載的智慧財產說明。
- 選取好照片之後再透過基本設計平面構成原理的美感概念重新創作。
Q2.搜集資料及圖片上缺美感及代表性!
原本希望可以搭配這學期美感教育的計畫申請,邀請專家學者到校分享桃園歷史以及創意工作者平面構成旅繪明信片的重點,但適逢新年度計畫的規則改變,邀請專家學者只好作罷,
Q2.對策
- 請學生自行上網找尋自己想要繪製的當地景點找尋歷史軌跡、並記錄成聲音,或是寫下文字小語感想.
- 文字紀錄的部分原本想邀請校內國文老師共同跨域指導,三行詩,改成學生的文字心情紀錄。
Q3.採集與錄製清楚聲音的挑戰
由於學生都是運用手機錄音,導致會很容易出現雜音,或是音質沒有很好
Q3.對策
請學生改利用錄音筆、或是錄製聲音時,錄製明確清楚的主要聲音
也可以加入自己的聲音,你對這景點的感想,將當下青春的聲音記錄下來
Q4 印製正反面明信片的挑戰
有一些學生在印製明信片的文字及轉音檔QRODE會有問題
Q4.對策
教師設計固定公版格式,讓學生套用,正反面也可以用手工黏貼.只要能表達聲景明信片的意念即可。
2 未來的教學規劃
A.搭配美感教育計畫的申請通過再進行,比較有實體機會讓學生可以透過走讀桃園之戶外教育活動更加認識桃園文化、歷史、地理、古蹟之家鄉文物.
B.跨域的教學合作,開學前就能確認和校內社會領域或是語文領域老師能共同指導,學生的作品較具有更高的深度及專業性。
C.與學校學務處、校發處結合。藉由校園之校慶運動會、義賣會、進行文創商品之商品及應用於社群媒體之網路行銷能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