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上了一學年的美感閱讀,孩子們都很期待本學期的內容,本次課程特別挑選聆聽特刊,以「聆聽文化裡的不同」、「不一樣的真實聲音」、「探索台灣聲音地圖」、「溝通的魔法」四篇,介紹世界各地從不同的說話方式和主題表達國家文化的民族特性、移工、性別平等教育、貧窮與弱勢…等議題,去接納理解從聆聽不一樣的真實聲音開始,去探索尊重、感受到各種的「同理」、及用「聽」感受台灣21個聲音的可能面貌及推演當地人們的生活環境、文化流動,在「好好說話」溝通不只是言語方面的交流,也要善用非語言的訊息傳遞。
期待課程能帶領學生從生活出發,透過精美的安妮新聞報紙美感課程建構,讓學生進行美感探索的閱讀及實作,用生活美學的問題去引導學生,透過反覆思考問題與解決方法,透過美感解決生活中關注的微小問題,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美的存在與可能,感受美感教育是看得見的智慧。
課程目標
- 透過報紙美感圖片的訊息閱讀,探索版面的文章標題。
- 學生能靜心閱讀並引發不同的看法,讓學生具備問題意識的能力。
- 能透過反覆思考問題與解決方法,引發自主閱讀學習動機。
- 能學習尊重彼此與開啟感同身受的能力,進而體悟「同理」。
- 能調整心態,放下期待,透過設計練習溝通表達。
- 學生能聆聽不同想法,與同儕互相討論及共同學習探索報紙內的各篇文章。
教師課後省思
- 本次活動讓孩子參與了四個文章標題,有動手做、動動腦思考解決問題,也結合了數位課程,讓孩子用「聽」的去感受,勾勒畫面。若課程時間允許,能讓孩子們更深入的讀一讀具有文學價值能吸引他們不段翻頁的美感報紙新聞,融入日後的國語文學創作,讓作品更有深度。
- 本學期閱讀課程因另外安排了三節科普閱讀,所以此次施作節數6節。報紙編排的文章加上插圖視覺的美感既豐富又生動,學生相當喜愛,課餘時會拿出閱讀,也期待老師能再申請下學期的美感閱讀。
- 文章的內容與學生生活有關連的部分,在教學過程中交替使用,讓學生可以透過個人覺察、理解來做思考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