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原先學校既定社會領域彈性課程主要授課內容為<走進世界>一書,介紹世界十二個城市的地理、歷史及公民層面的特色,儘管有加入相關的youtube影片輔助教學,但短暫且迅速的影像刺激,對於學生的學習成效有限,因此參加這次美感智能閱讀計畫,期望透過彩色且圖文並茂的讀報內容,加深、加廣學生對臺灣原住民族文化的認識與賞析,選擇安妮新聞報紙中和臺灣原住民族相關的主題之原因,在於曾於國三上學期實施「西有族群、南能可貴」原住民族的自編課程,其課程主要在介紹臺南市平埔族西拉雅族的社會制度、生活文化及其物質體現等特色。此次美感智能閱讀課程主要授課對象為國三學生,授課時間為國中教育會考之後的社會領域彈性課程時間,作為國三國中教育會考之後的補充課程。
課程目標
(1)認識台灣原住民族布農族傳統服飾的特色及由來。
(2)說明布農族「八部合音」祭儀的內容與意義。
(3)描述布農族「射耳祭」祭儀的流程與意義。
(4)說明布農族「報戰功」祭儀的內容與轉變。
(5)認識台灣原住民族達悟族捕撈飛魚的流程與特色。
(6)認識達悟族海洋文化的象徵物~拼板舟
(7)說明拼板舟的組成構造與材質。
(8)理解拼板舟的船紋圖飾及顏色所代表的意義。
(9)認識達悟族傳統服飾的特色。
教師課後省思
相較於呆板的學科教科書課本內容,安妮新聞報紙作為另外一種形式的教學工具、媒介或平台,色彩鮮豔、可愛或寫實的圖片,搭配言簡意賅的文章內容,更容易吸引國中學生的學習焦點與引起其學習動機,亦能幫助學生快速閱讀與擷取文章大意,在現今國中教育會考以閱讀素養與生活情境化題型為導向的考試趨勢下,這樣的讀報教育有助於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及增加學生額外的學科專業知識,或日常生活經驗與常識的積累,培養學生多元的學習能力。這裡有一個小小的建議提供主辦單位與承辦人員參考,即各個版面主題及內容的選擇性(選材性),是否能依不同學習階段及學習能力,規劃完整的有關聯性、脈絡性或系統性的一系列版面主題,國民中學階段為了因應國中教育會考的升學制度之現實面,是否可依循不同學科內容(108課綱),規劃相關的讀報主題與內容延伸,如此讀報教育對於國中學科老師的推廣將更具實用性、普遍性與教學應用的靈活性或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