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人是群居的動物,有真正的好朋友是人生一大樂事,以國文科為例,一年級學生讀到《論語》:「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二年級學生則是讀到朱光潛〈談交友〉,提及許多交友的觀點。故搭配這一期《安妮新聞》,與一二年級學生一起來探討交友的觀點與困境,讓學生可從嚴肅的學科、輕鬆的報紙兩個不同面向去了解重要的人際關係。
首先介紹本期內容,以15分鐘快速瀏覽過各篇內容,請同學分享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篇報導;隨後聚焦在第6~7頁,讓同學輕鬆做完測驗的同時,參考自己的測驗結果與好朋友是否相符,藉此了解好朋友的個性不見得會相同,有時是互補,甚至相反,「物以類聚」不一定成立。
最後請學生思考朋友的代表文字及圖案,藉此將生硬的觀點連結上美感情意。「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這些道理我們都懂,但學生會如何將這些想法用一個文字表達、用一個圖案呈現,就是發揮創意的時刻了!
課程目標
放下手機,領略讀報的樂趣。
了解《安妮新聞》的特色,並懂得運用各頁內容營造有趣的日常生活。
從有趣的測驗中理解人際相處的道理;從淺顯易懂的文字中領略交友的原則。
教師課後省思
部分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安妮新聞》,感到新鮮又有趣。這次挑選《安妮新聞》第8期,主要是因為國中一二年級的孩子正值很需要同儕支持的階段,且也學到許多與交友相關的文章與尊重概念;而聚焦第6~7頁的〈心理小劇場〉,是因為以孩子最喜歡的心理測驗入手,藉此宣導交友觀念,讓孩子不會有說教的刻板印象。觀察大部分孩子沉浸其中,也會互相討論、分享;學習單方面,最後的文字及圖案較有挑戰,但也不乏有非常有創意的佳作。
考量上次施作僅聚焦在某兩頁,施作過程較有限制;這次先讓孩子分享印象最深刻的版面,讓大家有機會可以互相討論其它版面的內容,最後再聚焦在某兩頁,讓孩子了解老師想表達的重點,既可廣泛閱讀本期報紙,又可達到傳達觀念的效果,一舉兩得。但如果施作時間只有社團的兩節課,則須特別留意分享的時間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