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本課程為資優班五年級學生設計的媒體識讀課程,旨在培養孩子們辨識假新聞的能力。我們透過有趣的媒體識讀影片,讓學生初步認識假新聞的定義、形式與影響;接著藉由閱讀 《安妮新聞》中芬蘭如何從小學開始打擊假新聞的報導,啟發學生學習批判性思考與查證技巧。課程中,學生將化身小小偵探,學習從標題、內容、圖片和來源等多方面觀察與分析訊息,並透過分組討論、分享心得,共同提升媒體識讀素養。
課程目標
- 認識假新聞:理解假新聞的定義、常見形式及其可能造成的影響。
- 培養媒體識讀能力:初步學習辨識假新聞的策略,例如:查證來源、觀察內容、思考邏輯等。
- 提升批判性思考能力:對於所接收到的訊息,能夠保持懷疑,不盲目相信,並主動尋求多方資訊。
- 增進團隊合作與表達能力:透過分組討論與分享,學習傾聽他人意見,並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
- 學習芬蘭經驗:了解芬蘭如何在小學階段開始培養學生媒體識讀能力,並從中獲得啟發。
教師課後省思
這兩節課的設計,不僅讓學生掌握了辨識假新聞的方法,更透過實際操作,有效提升了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媒體識讀能力。我們藉由貼近生活的報紙內容引導,成功引發了學生對假新聞議題的共鳴與關注。
然而,考量到有限的課程時間,可能無法充分顧及每位學生的深入觀點。因此,在小組討論環節,教師應適時引導,幫助學生剖析新聞中潛在的偏見或誤導之處。此外鼓勵學生探討更多時事新聞,將有助於他們更深刻地理解假新聞的實際影響。
課後延伸活動建議:
- 假新聞追蹤報導: 學生可進一步選擇一個特定事件(如:某次選舉、疫情發展等),深入研究其中出現的假新聞,並撰寫報告分析其傳播路徑與後果。
- 線上媒體挑戰: 學生分組進行一週的社群媒體或網路新聞觀察,記錄並辨識其發現的假新聞,最後進行歸納與分享。